油压机,油压机厂家

全国产品销售热线

15588247377

产品分类

您的当前位置:行业新闻>>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5-05-03

专利名称: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器。
背景技术
以前,在具有可移动地设在椅子的靠背部或座部上的施疗部的按摩器中,其施疗部如以下所述构成。
即,如图24(a)模式地表示的,平行配置有两根转动轴,在其中一根转动轴上设有相对其轴心偏心的偏心部1421,而在另一根转动轴上设有沿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部1420。而且,设有其一端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偏心部1421上的连杆1550、和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倾斜部1420上的支撑臂1404,连杆1550的另一端与支撑臂1404,由球面轴承1407进行连接,在支撑臂1404上进一步安装有带施疗件1402的臂1403,通过转动轴的转动来进行按摩、捶打等施疗动作。在此,支撑臂1404由树脂制成,并以夹着倾斜部1420及臂1403的方式而被分割,如模式地表示图24(a)的A-A方向的剖面的图24(b)所示,被分割的支撑臂14041、14042分别由相同材料制成,被分割的支撑臂的接合面14041a、14042a为平整面,相反侧14041b、14042b为由切除厚度而形成的凹凸形状。
例如,特开2001-238927号公报就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按摩器。
在上述具有施疗部的按摩器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支撑臂的截面形状大致为I型,弯曲刚性弱。从而,由弯曲大而引起的接触面上的面错动变大,并会发生吱嘎的声响。
另外,接触面积大,在负重时相互摩擦发出声响。
特别地,因同种树脂材料相组配,故发出声响的可能性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鉴于这样的以往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接触面的面错动小,并降低发生的吱嘎的声响的按摩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施疗件、安装该施疗件的施疗件臂、和一端安装有上述施疗件臂、而另一端连接驱动机构并将来自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至上述施疗件臂的施疗件臂支撑装置的按摩器,上述施疗件臂支撑装置,具有夹着上述施疗件臂并被接合的第1及第2构件,上述第1及第2构件中的一个构件,分别具有与另一个构件相接合的接合面,上述第1及第2构件中的至少任意的一个构件,在接合面上具有从该接合面切去壁厚而形成凹状的切除部,在该接合面相反侧的、对应切除部的位置上,具有平坦的平坦面部。
据此,因为提高了第1构件及第2构件的刚性,并且第1构件和第2构件的接触面积只在切除部变小,所以在对施疗件臂支撑装置施加负重时所产生第1构件和第2构件的接合面的面错动变小,可降低发生的吱嘎的声响。
最好是,上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2根被平行配置的转动轴、被设在第1转动轴上并相对该第1转动轴的轴心偏心的偏心部、被设在第2转动轴上并相对该第2转动轴的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和连接上述偏心部与上述施疗件臂支撑装置的连杆装置;上述倾斜部被安装在上述施疗件臂支撑装置的另一端,并且施疗件臂支撑装置具有与设在上述连杆装置的端部上的球状的端部相嵌合的球面轴承部,在该球面轴承部上,上述球状的端部被上述第1及第2构件夹持。
最好是,上述第1及第2构件,在上述接合面上分别具有可滑动地夹持上述施疗件臂的滑动部,形成平坦的上述滑动部,并且在与上述接合面的相反侧的的上述滑动部对应的位置上,具有自表面切去壁厚而形成凹状的表面切除部。
最好是,上述施疗件臂支撑装置的第1及第2构件的双方,在接合面上具有从接合面切去壁厚而形成凹状的切除部,且在与该接合面的相反侧的、对应切除部的位置上具有平坦的平坦面部。
最好是,上述施疗件臂支撑装置的第1及第2构件中仅任意一个构件,在接合面上具有从接合面切去壁厚而形成凹状的切除部,且在与该接合面的相反侧的、对应切除部的位置上具有平坦的平坦面部。
最好是,上述施疗件臂支撑装置的第1及第2构件中各自的接合面,分别用不同类的种材料构成。
这样,因为第1及第2构件的接合面间的滑动阻力与使用同种材料的情形相比变小,所以可降低由接触面的面错动而发生的吱嘎的声响。
上述施疗件臂支撑装置最好由树脂材料制成。
附图表示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的概略结构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的概略结构的整体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的升降施疗单元的六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的升降施疗单元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的升降施疗单元的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的升降施疗单元的前面侧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的升降施疗单元的后面侧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的施疗部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的施疗部的左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的施疗部的后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的施疗部的右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的施疗部的前面侧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的施疗部的后面右侧立体图。
图14是
图13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的施疗部的后面左侧立体图。
图16是
图13的另一剖视图。
图17(a)是支撑按摩头臂403L的臂支撑构件404L的示意图;(b)是同一图(a)的A-A方向的剖视图;是同一图(a)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8(a)是构件404L1的外侧面的示意图;(b)是构件404L2的接合面的示意图。
图19是模式地表示臂支撑构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的升降施疗单元的升降部的底面侧立体图。
图21是说明按摩器的基本动作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的概略结构的方块图。
图23是表示按摩头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4(a)、(b)是说明现行例的示意图。
图中1-按摩器,10-椅子,10a-靠背部,402a~d-按摩头,20-升降控制单元,30-升降部,301R、301L-导向管,302、303-导向管固定座,304-升降用丝杠轴,305-升降螺母,306a~d-升降导向件,307-升降上限被检测部,308-升降下限被检测部,401-底板构件,403R、403L-按摩头臂,404R、404L-臂支撑构件,405R、405L-限位件,407R1、407R2、407L1、407L2-连杆支架,408R、408L-转动轴,409R、409L-限位件支架,410-按摩轴,430-按摩马达,440-按摩转动被检测部,441-按摩原点用凸部,442-按摩脉动用凸部,510-捶打轴,530-捶打马达,540-捶打转动检测用凸部,550R、550L-连杆,601R、601L-施疗轴保持部,602R、602L-施疗轴保持部托座,630-升降马达,640-升降位置检测用凸部,701-升降螺母固定座,800-检测基板,801-按摩原点检测部,802-按摩脉动检测部,811-升降位置检测部,812-升降上界限检测部,813-升降下界限检测部,910-操作部,920-控制箱。
具体的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摩器1的概略结构的整体主视图,图2是同一按摩器1的整体侧视图,对靠背部10a与外观一起示出了内部结构。
按摩器1在自由斜倚的椅子10的靠背部10a内组装入升降按摩单元20。
通过自升降按摩单元20向用靠背部10a的外罩所覆盖的表面侧凸出设置的按摩头(施疗件)402a~d对人体进行按摩。
按摩头,由沿背部肌肉在上方左右配置的一对按摩头402a、402b(第1施疗件)、和在下方左右配置的一对按摩头402c、402d(第2施疗件)组成。
另外,在升降按摩单元的横方向上配置有收容控制升降施疗单元的动作用的CPU控制电路900、马达控制电路901(参照图22)的控制箱920。
在控制箱920上,连接有自家庭电源供给电力用的电源线(未图示)及供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910(参照图22)。
图3是升降施疗单元的六面视图,图3(a)、(b)、(c)、(d)、(e)、(f)分别是主视图、右视图、后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图4是升降施疗单元的主视图;图5是后视图;图6是前面侧立体图;图7是后面侧立体图。
升降部30,如图4及图6所示,由沿靠背部10a配置的截面为圆形的一对导向管(导引装置)301R、301L、在两导向管之间与导向管平行配置的形成有螺纹的升降用丝杠轴304、和与导向管301R、301L垂直相交的上下一对的导向管固定座302、303组成。
导向管301R、301L被固定在导向管固定座302、303上,对升降用丝杠轴304可自由转动地进行保持。
如图5及图7所示,通过在导向管301R、301L上沿其轴方向可自由移动地保持的升降导向件306a、306b、306c、306d和保持与升降用丝杠轴304的外周相螺合的升降螺母305的升降螺母固定座701来支撑施疗部40(参照
图10、
图13)。
而且,施疗部40随着通过升降用丝杠轴304的转动,来驱动升降螺母305上下运动,而使升降螺母固定座701及其支撑的施疗部40沿导向管301R、301L上下移动。
图8是施疗部40的主视图;图9是同一左视图;
图10是同一后视图;
图11是同一右视图;
图12是同一前面侧立体图;
图13是同一后面右侧立体图;
图14是
图13的剖视图;
图15是同一后面左侧立体图;
图16是
图13的另一剖视图。
施疗部40的前面,由板状的底板构件401覆盖。底板构件401,在中央部设有凸出按摩头402a~d的略矩形的开口部401a、401b。
(施疗部的概略结构)以下,对施疗部4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
4个按摩头402a~d分别被可自由转动地轴支在略呈V字形的按摩头臂(施疗件臂)403R、403L的前端部。
按摩头臂403R的根部被夹在臂支撑构件(施疗件臂支撑装置)404R的构件404R1、404R2(参照
图15)之间并被支撑在转动轴408R上,按摩头臂403L的根部被夹在臂支撑构件404L的构件404L1、404L2之间并被支撑在转动轴408L上。在此,构件404R1及构件404R2相当于第1及第2构件,构件404L1及404L2也同样相当于第1及第2构件,但也可使第1及第2构件分别反过来与其相对应。
在按摩头臂403R、403L上分别设有阻止转动用的限位件405R、405L(参照图9、
图11)。
在按摩轴(转动轴)410的左右两侧上,分别相对轴方向倾斜固定有圆筒形的倾斜套筒(倾斜部)420R、420L,将相对倾斜套筒420R、420L的轴方向的倾斜设成左右对称(参照
图14)。
在倾斜套筒420R、420L的外周上,通过沿周面进行转动的轴承可自由转动地嵌合着树脂制的臂支撑构件404R(404R1、404R2)(参照
图15)、404L(404L1、404L2)(参照
图13)。
臂支撑构件404R(404R1、404R2)、404L(404L1、404L2),具有与倾斜套筒420的外周相嵌合的基部406R1、406R2(参照
图15)及406L1、406L2(参照
图13、
图14)。
与此同时,在上述基部406R1、406R2及406L1、406L2和转动轴408R、408L之间,具有连杆支架407R1、407R2及407L1、407L2。
在连杆支架407R1、407R2及407L1、407L2上,嵌合有设在连杆(连杆装置)550R(参照
图11)、550L(参照图9)一端上的球状的球面部(端部)55 1R、55 1L,连杆550R、550L可沿球面状的连杆支架407R1、407R2及407L1、407L2自由摇动地进行支撑。

图17(a)中表示了支撑按摩头臂403L的臂支撑构件404L,其A-A及B-B剖面分别如
图17(b)及
图17(c)所示。

图13所示,臂支撑构件404L,是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将构件404L1、404L2进行接合的结构。在
图18(a)中表示了构件404L1的外侧面,在
图18(b)中表示了构件404L2的接合面。在
图17及
图18中,仅对臂支撑构件404L进行了说明,但臂支撑构件404R也具有同样的结构。
在此,臂支撑构件404L(404L1、404L2)的邻近基部406L1、406L2的一侧(
图17及
图18中的左侧),其内侧面(接合面)404L1a、404L2a呈凹凸形状,仅其内侧面404L1a、404L2a的凸部间进行接触,外侧面404L1b、404L2b为平坦的平坦面部。即,如
图18(b)所示,臂支撑构件404L的构件404L2的内侧面404L2a侧(图中为前侧),在基部406L2一侧,具有与对接的构件404L1相接合的接合面4044L2、和将该接合面4044L2在从内侧面404L2a侧至外侧面404L2b(图中为里侧)之间部分地切去壁厚(切除厚度),而形成薄壁的多个凹状的切除部4043L2。如
图17(b)、(c)所示,在对接的对方的构件404L1的内侧面404L1a侧(
图18(a))中为里侧)上,也对应构件404L2的凹凸部分形成有接合面4044L1和凹状的切除部4044L1。其中,被形成同一高度的接合面4044L1和接合面4044L2被接合在一起,且切除部4043L1和切除部4043L2不接触。
另一方面,在臂支撑构件404L的构件404L2的内侧面侧的转动轴408侧(为
图17及
图18(a)中右侧)上,为使按摩头臂403L进行滑动而设有被形成在自接合面4044L2低一层的平坦面上的滑动部4045L2。另外,在对接的对方的构件404L1的外侧面404L1b侧上,于与切除部4043L1相对应的区域上形成有平坦的平坦面部4041L1,于与滑动部4045L1相对应的区域、从与平坦面部4041L1同一高度的外侧面404L1b侧至内侧面404L1a侧之间被部分地切去壁厚(切除厚度),而成形有薄壁的多个凹状的切除部(表面切除部)4042L1。
如上所述,因为臂支撑构件404L的构件404L1及构件404L2被接合的双方内侧面404L1a、404L2a侧呈凹凸状,而外侧面404L1b、404L2b侧被形成为平整面,所以与接合面为平整面而外侧面呈凹凸状的相比,其刚性强,且接触面积小。
从而,负重时的臂支撑构件404L、404R的弯曲小,并且由弯曲引起的面间相互摩擦也小,可降低发生的吱嘎的声响。
另外,由于对构件404R1(404L1)和404R2(404L2)采用不同种材料,故可减小滑动摩擦,并进一步降低发生的吱嘎的声响。
另外,如
图19所模式地表示那样,也可在臂支撑构件404L的构件404L2的内侧面404L2a侧上设有凹凸形状,将外侧面404L2b侧设成平整面,而将对方的构件404L1的内侧面404L1a侧设成平整面,在外侧面404L1b设成凹凸形状。这样,因为又可减小内侧面的接触面积,所以可降低发生吱嘎的声响。
在臂支撑构件404R(40R1、404R2)、404L(404L1、404L2)上,具有承载上述限位件405R、405L的限位件支架409R、409L,限位件405R、405L所接触部分的形状,按照限位件405R、405L的形状形成。
这样,因为限位件支架409R、409L按照限位件405R、405L的形状形成,所以与不按照其形状形成的相比,因增大了接触面的面积,从而减少了限位件的损耗、破损。

图13及
图14所示,在按摩轴410的上方与按摩轴410平行配置有捶打轴(转动轴)510。
在与捶打轴510的左右两侧的倾斜套筒420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沿径向偏心的偏心部520、520。
左右偏心部520被设成相对捶打轴510向相互反方向偏心。
在偏心部520的外周上,通过转动的轴承沿周面自由转动地嵌合着轴承罩521R、521L。
具有与嵌合在偏心部520外周上的轴承罩521R、521L一起沿周方向凸出设置的连杆支架522R、522L(参照
图11)。
一端连接在臂支撑构件404R(404R1、404R2)(参照
图15)、404L(404L1、404L2)上的连杆550R(参照
图11)、550L的另一端部,可沿捶打轴510的轴方向自由摇动地支撑在连杆支架522R、522L上。
通过这样进行配置,当使用者坐在椅子上、靠背部上承受体重时,在连杆550R、550L的球面部551R、551L上沿被挤压的方向承受力,连杆550R、550L的球面部551R、551L与连杆支架407R1、407R2及407L1、407L2(
图17中仅示出了407L1、407L2,但407R1、407R2也相同。)的接触面积变大,减小了损耗。
另外,因为使用时连杆550R、550L常常沿被挤压的方向承受力,所以球面部551R不会脱落,而不需要防脱落用的构件。
(按摩机构)以下,对施疗部40的按摩机构进行说明。
按摩轴410及捶打轴510,通过施疗轴保持部601R、601L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撑在按摩头臂403R、403L的内侧。
施疗轴保持部601R、601L(参照
图14),通过施疗轴保持部托座602R、602L(参照
图13)被固定在底板构件401上。
按摩马达430(参照
图16)与底板构件401相垂直相交,并被配置在按摩轴410和捶打轴510之间。
而且,按摩马达(电机)430,如
图15所示,以自与使用者背面的相反侧、可向前离开的方式、可自由装卸地固定在施疗轴保持部601R、601L上。
在按摩马达430的驱动轴430a上,安装有按摩用小皮带轮411。
被卷挂在按摩用小皮带轮411(参照
图16)外周上的环状按摩用皮带413,也同样被卷挂在安装于蜗杆414的轴上的按摩用大皮带轮412的外周上。
按摩用蜗杆414与按摩用蜗轮415相啮合。
按摩用蜗轮415被同心地固定在按摩轴410的外周。
按摩用蜗杆414及按摩用蜗轮415,可转动地被收容在施疗轴保持部601R、601L上。
从而,按摩马达430的驱动力,以按摩用小皮带轮411→按摩用皮带413→按摩用大皮带轮412→按摩用蜗杆414→按摩用蜗轮415的顺序边减速边传递,来驱动按摩轴410进行转动。
另外,在按摩轴410上,使按摩转动被检测部440(参照
图14)与按摩轴410同轴设置在施疗轴保持部托座602R和倾斜套管420R之间。
按摩转动被检测部440,一体配置有检测按摩轴410的基准角度的按摩原点用凸部441、和配置在将按摩轴410的一个周期分成多个的角度上,并检测自基准角度的相对角度的按摩脉动用凸部442(参照
图18)。
而且,按摩原点用凸部441、和按摩脉动用凸部442被配置在直径不同的圆周上,并沿轴方向凸出设置。
按摩原点用凸部441和按摩脉动用凸部442,通过在施疗轴保持部托座602R上与其面平行配置的检测用基板800上所设的按摩原点检测部801和按摩脉动检测部802来进行检测。
按摩原点检测部801和按摩脉动检测部802作为透射式传感器被配置在上述检测用基板800上。
在此,例如设定为,在使按摩头402a、402b的间隔变窄的角度,按摩原点检测部801对按摩原点用凸部441进行检测。
另外,按摩脉动用凸部442被设定为,例如,在按摩头402a、420b的间隔变宽时和窄与宽的中间时的两个时候,按摩脉动检测部802分别检测按摩脉动用凸部442。
这样,通过构成按摩转动被检测部440,在由按摩原点检测部801检测出按摩原点用凸部441而停止按摩轴410的转动时,按摩头402a、402b的间隔就停在窄位置。
另外,在由按摩原点检测部801检测出按摩原点用凸部441后,以按摩轴410的转动方向和按摩脉动检测部802检测出按摩脉动用凸部442,可判断按摩头402a、402b的间隔是宽、还是窄时和宽时的中间的宽度,此时若停止按摩轴410,则可分别设定按摩头402a、402b的间隔。
另外,根据由这些检测部对按摩头402a、402b的宽度的判断,可以控制其改变转动速度。
除此之外,根据检测部的检测的有无,可得知按摩轴410有无转动。
(捶打机构)以下,对施疗部40的捶打机构进行说明。
捶打轴510由捶打马达530进行驱动。
捶打马达530以可自与使用者背面的相反侧右边离开的方式而可自由装卸地固定在施疗轴保持部托座602R上(参照
图15)。
在捶打马达530的驱动轴上安装有捶打用小皮带轮511。
被卷挂在捶打用小皮带轮511的外周上的环状捶打用皮带513也同样被卷挂在捶打用大皮带轮512的外周上(参照
图15)。
捶打用大皮带轮512被同心地固定在捶打轴510的外周上。从而,捶打马达530的驱动力,以捶打用小皮带轮511→捶打用皮带513→捶打用大皮带轮512的顺序边减速边传递,来驱动捶打轴510进行转动。
另外,在捶打用大皮带轮512的外周缘上,一体设置有沿轴方向凸出的圆弧状的捶打转动检测用凸部540。
通过配置在夹着捶打转动检测用凸部540的位置上的捶打转动检测部803,来检测安装有捶打用大皮带轮512的捶打轴510的转速(参照
图15)。
捶打转动检测部803,作为透射式传感器被配置在上述检测用基板800上。
这样,通过检测捶打轴510转动,可检测出捶打轴510有无转动及其转动速度等。
另外,通过一体设置捶打用大皮带轮512和捶打转动检测用凸部540,可减少构件数降低成本。
(升降施疗单元的升降部)以下,对施疗单元的升降部的机构,以表示升降施疗单元20的升降部30的底面侧立体图的图20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升降部30,由沿靠背部10a配置的圆形截面的一对导向管(导引装置)301R、301L、在两导向管之间与导向管平行配置的形成有螺纹的升降用的丝杠轴304、和与导向管垂直相交的上下一对的导向管固定座302、303。
在导向管301R、301L上,安装有沿其轴方向可自由移动地被保持的升降导向件306a、306b、306c、306d,在升降用丝杠轴304的外周上螺合有升降螺母305(参照
图13)。
升降螺母固定座701,保持升降螺母305且被固定在底板构件401上,另外,升降导向件306a、306b、306c、306d也被固定在底板构件401上。
升降用丝杠轴304由升降马达630驱动。
升降马达630被固定在下侧的导向管固定座303(参照图20)上。
在升降马达630的驱动轴630a上,安装有升降用小皮带轮611。
被卷挂在升降用小皮带轮61 1的外周上的环状升降用皮带613也同样卷挂在被安装于升降用大皮带轮612的外周上。
从而,升降马达630的驱动力,以升降用小皮带轮611→升降用皮带613→升降用大皮带轮612→升降用丝杠轴304的顺序边减速边传递,通过升降用丝杠轴304的转动来使升降螺母305上下移动。
另外,在升降用大皮带轮612的外周缘上,设有沿轴方向凸出的升降位置检测用凸部640。
通过配置在夹着升降位置检测用凸部640位置上的升降位置检测部811,来检测安装有捶打用大皮带轮612的升降用丝杠轴304的转速。
升降位置检测部811作为透射式传感器被安装在升降位置检测基板810上。
因为升降用丝杠轴304的每转一圈升降螺母305移动的距离、是在升降用丝杠轴304上的被切出的螺纹的导程,所以通过检测升降用丝杠轴304的转速,可检测出沿导向管301R、301L的施疗部40的升降位置。
另外,通过升降位置检测用凸部640和升降位置检测部811,可检测出升降丝杠轴304有无转动。
另外,通过一体设置升降用大皮带轮612和升降位置检测部811,可减少构件数降低成本。
另外,在导向管固定座302、303上分别设有升降上限被检测部307和升降下限被检测部308(参照图4、5、7),在被安装在施疗部40上的检测用基板800上所配置的升降上界限检测部812及升降下界限检测部813检测升降上下限位置,并分别检测是否处在上界限位置及下界限位置上。
升降上限被检测部307和升降下限被检测部308,其截面呈十字形,另外,升降上界限检测部812及升降下界限检测部813,作为透射式传感器(参照
图15),为了检测十字形截面的被检测部的十字的一端而被配置。
如上所述,在上述检测用基板800上配置有按摩按摩原点检测部801与按摩脉动检测部802、捶打转动检测部803、升降上界限检测部812及升降下界限检测部813。
这样,各传感器的基板只一个就可以了,通过减少构件来实现低成本化。
而且,检测用基板800,因为被安装在保持按摩马达430、捶打马达530的施疗轴保持部601R的侧面,所以可将向各马达的电力供给线及向各传感器的信号线、由控制箱汇集起来进行布线,通过提高组装性、减少布线构件来实现低成本化。
在捶打用大皮带轮512及升降用大皮带轮612的外周缘上,分别设有沿轴方向凸出的被检测用凸部540、640,但这些也可沿径方向凸出。
另外,被检测用凸部540、640即使与皮带轮为一体,或为另外的部件都可以。据此,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了透射式传感器,但也可与反射式传感器、微动开关、近程传感器等的适合于组装地来选择传感器。
另外,通过将被检测用凸部540、640设成比皮带轮还要轻的另外的部件,可实现轻量化。
图21是说明按摩器1的基本动作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按摩器1的概略结构的方块图。
按摩器1,结构上可实现作为控制装置的CPU控制电路900,根据操作部910的指示及各传感器的信息向马达控制电路901发出命令来驱动各马达,或将信息显示在操作部910上。
首先,在图22所示的操作部910中,接通电源通/断开关(步骤1)。
此时,电源通/断开关的LED灯亮,告知电源开关被接通(步骤2)。
其次,使升降马达630、按摩马达430分别向起始位置方向动作(步骤3)。判断各马达是否完成向起始位置的移动(步骤4),若还未完成则回到步骤3,若完成了则使升降马达630、按摩马达430停止动作(步骤5)。
再次,判断是选择手动模式还是自动程序(步骤6)。
若选择手动模式,则判断选择的是手动模式中的哪种动作(步骤7),按照选择来进行各种手动动作(步骤8)。作为手动模式可从‘顺时针按摩’、‘逆时针按摩’、‘捶打’、‘拉伸背部肌肉’、‘拉伸部分背部肌肉’、‘向上’、‘向下’中进行选择。
进行各种手动动作15分钟(步骤9),在经过15分钟后的时刻结束各种手动动作(步骤10),在断开电源通/断开关的同时,LED灯灭(步骤11)。
若选择自动程序,则判断选择的是自动程序中的哪种程序(步骤12)。
若选择上半身自动程序,则按照上半身自动程序的菜单来进行动作(步骤13),在菜单结束的时刻(步骤14),进入步骤11。
在此,所谓上半身自动程序,例如,是在自颈经肩、背到腰的上半身全部范围内适当组合拉伸背部肌肉、按摩及捶打动作而进行的程序。
若选择颈肩自动程序,则按照颈肩自动程序的菜单动作(步骤15),在菜单结束的时候(步骤16),进入步骤11。
在此,所谓颈肩自动程序,例如,是在自头向肩的部位上适当组合拉伸背部肌肉、按摩及捶打动作而进行的程序。
若选择腰自动程序,则按照腰自动程序的菜单进行动作(步骤17),在菜单结束的时刻(步骤18),进入步骤11。在此,所谓腰自动程序是在腰部周围适当组合拉伸背部肌肉、按摩及捶打动作而进行的程序。
以下,对按摩机构的各种按摩动进行详细地说明。
(按摩动作)在按摩动作时使捶打轴510停止转动,并仅使按摩轴410转动。
按摩头403R、403L,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撑在相对按摩轴410倾斜安装的倾斜套管420R、420L的外周上,同时,通过连杆来限制按摩轴410的转动。
从而,按摩头402a~d一边变化距按摩轴410的轴心的距离一边沿按摩轴410的轴方向摇动。
图23是表示自前面观察这种按摩头动作的示意图。
因为此时变化左右按摩头间的间隔,所以可通过这样的动作来按摩身体,实现“按摩动作”。
在进行上述的按摩动作时,因为通过切换按摩马达430的转动方向,来使按摩头的运动方向反转,所以可实现‘顺时针按摩’和‘逆时针按摩’2种动作。
(捶打动作)在捶打动作时,停止按摩轴410的转动,并使捶打轴510转动。
因为连杆550R、550L,由随着捶打轴510的转动而进行偏心转动的偏心套管520、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撑,所以通过使捶打轴510转动,来改变捶打轴510的轴心和嵌合连杆端部的连杆支架407R、407L的距离。
因为按摩头臂403R、403L可绕按摩轴410自由转动地被支撑,所以通过驱动捶打马达使捶打轴510以适当的速度转动,来使按摩头403R、403L绕按摩轴410摇动,而实现捶打动作。
(拉伸背部肌肉)在进行拉伸背部肌肉动作时,使按摩轴410及捶打轴510二者停止,将按摩头臂403R、403L保持在按摩原点位置上,并驱动升降马达630,使按摩机构1整体沿导向管301R、301L上下运动。
(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一种使接触面的面错动小,并可降低发生吱嘎的声响的按摩器。
权利要求1.一种按摩器,包括施疗件,和安装该施疗件的施疗件臂,和一端安装有所述施疗件臂、而另一端连接驱动机构并将来自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至所述施疗件臂的施疗件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疗件臂支撑装置,具有夹着所述施疗件臂并被接合的第1及第2构件,所述第1及第2构件中的一个构件,分别具有与另一个构件相接合的接合面,所述第1及第2构件中的至少任意的一个构件,在接合面上具有从该接合面切去壁厚而形成凹状的切除部,在该接合面相反侧的、对应切除部的位置上,具有平坦的平坦面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2根被平行配置的转动轴、被设在第1转动轴上并相对该第1转动轴的轴心偏心的偏心部、被设在第2转动轴上并相对该第2转动轴的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和连接所述偏心部与所述施疗件臂支撑装置的连杆装置;所述倾斜部被安装在所述施疗件臂支撑装置的另一端,并且施疗件臂支撑装置,具有与设在所述连杆装置的端部上的球状的端部相嵌合的球面轴承部,在该球面轴承部上,所述球状的端部被所述第1及第2构件夹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及第2构件,在所述接合面上分别具有可滑动地夹持所述施疗件臂的滑动部,形成平坦的所述滑动部,并且在与所述接合面的相反侧的所述滑动部对应的位置上,具有自表面切去壁厚而形成凹状的表面切除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疗件臂支撑装置的第1及第2构件的双方,在接合面上具有从该接合面切去壁厚而形成凹状的切除部,且在该接合面的相反侧的、对应切除部的位置上具有平坦的平坦面部。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疗件臂支撑装置的第1及第2构件中仅任意一个构件,在接合面上具有从接合面切去壁厚而形成凹状的切除部,且在该接合面的相反侧的、对应切除部的位置上具有平坦的平坦面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疗件臂支撑装置的第1及第2构件中各自的接合面,分别用不同种类的材料构成。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疗件臂支撑装置由树脂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接触面的面错动小,并可降低发生吱嘎的摩擦声响的按摩器,其臂支撑构件(404L)的邻近基部(406L1、406L2)的一侧的内侧面(404L1a、404L2a),被形成具有通过切去壁厚而形成的切除部(4043L2、4043L1)的凹凸形状,仅凸部间进行接触,外侧面(404L1b、404L2b)为平坦面。
文档编号A61H15/00GK2673372SQ0326220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4日
发明者三木章利, 森坚太郎 申请人: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
  • 专利名称:龈下残根牵引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口腔内龈下残根的牵引装置,是一种美观的利用旋转式磁体的活动的残根牵引器。背景技术:目前,由于龋齿或折裂等原因,口腔内常有龈下残根的存在,修复龈下残根一般采用桩冠的方法。如果直接桩冠修
  • 专利名称:无氯氟烃的糠酸莫米他松气溶胶制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介绍本发明涉及药物的气溶胶制剂,如适用于加压的气溶胶计量吸入器的此类制剂。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用1,1,1,2,3,3,3-七氟丙烷(HFC-227)作抛射剂的药物糠酸
  • 临床护理唇贴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临床护理唇贴:包括唇形基膜,唇形基膜的表面粘接有围成唇形的粘胶垫;粘胶垫围成的唇形区域内设有唇形水凝胶层;粘胶垫和唇形水凝胶层的外表面贴合有覆膜。本实用新型直接贴合于使用者的唇部,保持使
  •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精神病护理的约束带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狂躁型精神病人护理用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精神病护理的约束带。技术背景精神病人,尤其是狂躁型精神病人往往没有自制能力,且容易有拒绝就医或者接受治疗,常有此类病人在住院
  • 一种护理床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床,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该护理床包括床板,在床板的一端设置有枕头,在远离枕头的床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动桌;在床板的外侧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的活动桌由支杆与床板上的滑动轨道连接,支杆通过伸缩杆
  •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超声肿瘤治疗机的两次聚焦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波聚焦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用于高强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的两次聚焦装置。背景技术:目前,应用于高强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的聚焦装置,普遍采用将平面压电晶体安装在内
  • 专利名称:一种疫苗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猪瘟、猪蓝耳病的疫苗组合物。背景技术:猪痕(classicalswine fever, CSF)是由猪痕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v
  •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癌症治疗的散瘀化瘤贴的制作方法一种用于癌症治疗的散瘀化瘤贴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癌症治疗的散瘀化瘤贴,属于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与药品范畴。背景技术: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癌症治疗的散瘀化瘤贴,目前,尚没有可根治癌症的药物,
  • 专利名称:治疗百日咳的口服液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口服液,更具体的是指治疗百日咳的中药复方口服液。二.背景技术: 百日咳杆菌(百日咳博尔代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
  • 一种呼吸机湿化罐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一种呼吸机湿化罐,包括湿化罐罐体,罐体底部设置有导热金属底座,而顶部则开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进液口,湿化罐罐体中还设置有一个自动补液装置,所述自动补液装置为一两阶管结构,此两阶管结构的上阶部分为一长直管
  • 一种重睑定位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睑定位器,其包括:主轴、标尺和用于固定标尺的支角;主轴为梭形,长度为176-184mm,中间宽度为5.5-6.5mm,主轴的两端分别为主轴第一端、主轴第二端,且主轴的两端的宽度均为0.
  • 专利名称:治疗慢性肾炎的一种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治疗慢性肾炎的一种中药制剂,是一种治疗慢性肾炎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背景技术: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
  • 专利名称:氯化乙酰左卡尼汀的多晶型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氯化乙酰左卡尼汀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氯化乙酰左卡尼汀(ALC)化学名为QR)-2-乙酰氧基_3_羧基丙基-N,N,N-三甲基氯化铵,结构如下权利要求1.II型氯化乙
  • 专利名称:一种千喜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千喜糖衣片和薄膜衣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肠炎是由于肠粘膜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分为急性和慢性。在我国,急性肠炎多发于夏秋季节,多数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无性别差异。慢性
  • 专利名称: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复方 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产品,属于注射制剂领域。背景技术:庆大霉素又称正泰霉素,是放
  •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气滞寒凝胃痛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气滞、胃寒疼痛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背景技术:中医称气滞寒凝所致脘腹胀满疼痛,呕吐嘈杂,不思饮食,属胃脘痛范畴,为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得热痛减,遇
  •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亿人为肥胖症患者,而这些肥胖者又成
  •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亿人为肥胖症患者,而这些肥胖者又成
  •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亿人为肥胖症患者,而这些肥胖者又成
  •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亿人为肥胖症患者,而这些肥胖者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