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机,油压机厂家

全国产品销售热线

15588247377

产品分类

您的当前位置:行业新闻>>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的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5-05-02

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包括:用于生成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的基本波产生电路;连接所述基本波产生电路,用于将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进行随机排列构成刺激波的刺激波生成电路;连接所述刺激波生成电路,用于对所述刺激波进行放大的放大电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输出端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用于给所述基本波产生电路、刺激波生成电路和放大电路供电的电源VCC;本实用新型具有非创伤性、无并发症、安全方便、易操作、费用低廉的优点,便于患者重复使用,能够有效实现正中神经电刺激。
【专利说明】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1n,MNS)是将电极置于双侧腕关节掌面近端1cm正中神经点处的一种刺激方法,主要用于各种昏迷促醒的治疗。正中神经电刺激具有非创伤性、无并发症、易操作和费用低廉等优点而应用广泛。1996年日本学者Yokoyama首次报道采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昏迷患者,其不仅应用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促觉醒,还可用于各种病因和持续的意识水平下降的促觉醒。如何提供一种便于患者重复使用的能够实现正中神经电刺激的产品,目前现有技术中尚未存在有效的解决方案。
[0003]另外,随着电子产品和微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单片机等控制芯片控制开关管的开关是一种利用控制芯片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成熟现有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通信、功率控制与变换等许多领域中,如http://wenku.baidu.com/view/a9b907cdalc7aa00b52acbcc.html中记载了于2011年05月01日发布的《单片机控制三极管原理》,其中详细说明了单片机控制三极管这种开关管的工作原理和连接方式。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制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包括:
[0007]用于生成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的基本波产生电路;
[0008]连接所述基本波产生电路,用于将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进行随机排列构成刺激波的刺激波生成电路;
[0009]连接所述刺激波生成电路,用于对所述刺激波进行放大的放大电路;
[0010]连接所述放大电路输出端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
[0011]用于给所述基本波产生电路、刺激波生成电路和放大电路供电的电源VCC ;
[0012]进一步地,所述基本波产生电路包括:信号发生器U3、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和电容C5 ;所述电阻R9和电阻RlO相互串联接在电源VCC和地之间构成分压支路;所述电阻R9和电阻RlO相互串联接在电源VCC和地之间构成分压支路;所述电阻Rll和电阻R12相互串联接在电源VCC和地之间构成分压支路;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一引脚与电阻R9和电阻RlO的串接点相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四引脚通过电阻R7连接电源VCC ;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五引脚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VCC ;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六引脚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七引脚连接其第八引脚;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10引脚经由电容C5接地;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11引脚与地相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12引脚与电阻Rll和电阻R12的串接点相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刺激波生成电路包括:开关管Q3、开关管Q4、开关管Q5、控制芯片U1、电阻R19、电阻R20和电阻R21 ;所述开关管Q3的集电极与信号发生器U3的第三引脚相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集电极与信号发生器U3的第二引脚相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集电极与信号发生器U3的第九引脚相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基极经由电阻R19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3 ;所述开关管Q4的基极经由电阻R20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4 ;所述开关管Q5的基极经由电阻R21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5 ;所述开关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发射极和所述开关管Q5的发射极;
[0014]进一步地,所述放大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4、对电源VCC进行升压的Boost升压电路、电阻R2、电阻R3、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和电阻R18 ;所述Boost升压电路包括储能电感L1、续流二极管D2、开关管Ql和电容Cl ;电阻R3两端分别连接开关管Ql的基极和发射极;电阻R2—端连接开关管Ql的基极,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6 ;所述Boost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给所述运算放大器U4提供工作电源;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6接地;电阻R15 —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发射极,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8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7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接地;
[0015]进一步地,所述放大电路包括:对电源VCC进行升压的Boost升压电路、电阻R2、电阻R3、连接Boost升压电路的三极管放大电路;所述Boost升压电路包括储能电感L1、续流二极管D2、开关管Ql和电容Cl ;电阻R3两端分别连接开关管Ql的基极和发射极;电阻R2—端连接开关管Ql的基极,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6 ;所述三极管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Q2、电容C7、电容C8、电阻R6、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 ;所述三极管Q2经由电容C7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基极通过电阻R6接地,通过电阻R15连接续流二极管D2阴极;所述三极管Q2集电极通过电阻R17连接续流二极管D2阴极;所述三极管Q2发射极通过电阻R16接地;所述第一电极部通过电阻CS连接所述三极管Q2集电极;所述第二电极部接地;
[0016]进一步地,信号发生器U3为ICL8038芯片;
[0017]进一步地,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分别置于一腕关节掌面近端1cm正中神经点处;
[0018]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芯片Ul的引脚Pl.4连接一用于感应人体电容变化的多谐振荡器电路;
[0019]另外,还包括穿戴式保护结构,以及安装在穿戴式保护结构上,与所述控制芯片Ul的引脚P0.2和引脚P0.3相连接的陀螺仪传感器。
[002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基本波产生电路产生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并输出;刺激波生成电路生成不同排列顺序的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组合;刺激波生成电路生成的刺激波通过放大电路放大后施加给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进而刺激患者正中神经,实现各种昏迷促醒的治疗;本实用新型具有非创伤性、无并发症、安全方便、易操作、费用低廉的优点,便于患者重复使用,能够有效实现正中神经电刺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0024]图中:1、第一电极部,2、第二电极部,3、穿戴式保护结构,4、陀螺仪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图2所示,该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包括:用于生成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的基本波产生电路;连接所述基本波产生电路,用于将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进行随机排列构成刺激波的刺激波生成电路;连接所述刺激波生成电路,用于对所述刺激波进行放大的放大电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输出端的第一电极部I和第二电极部2 ;用于给所述基本波产生电路、刺激波生成电路和放大电路供电的电源VCC ;进一步地,所述基本波产生电路包括:信号发生器U3、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和电容C5 ;所述电阻R9和电阻RlO相互串联接在电源VCC和地之间构成分压支路;所述电阻R9和电阻RlO相互串联接在电源VCC和地之间构成分压支路;所述电阻Rll和电阻R12相互串联接在电源VCC和地之间构成分压支路;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一引脚与电阻R9和电阻RlO的串接点相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四引脚通过电阻R7连接电源VCC ;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五引脚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VCC ;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六引脚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七引脚连接其第八引脚;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10引脚经由电容C5接地;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11引脚与地相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12引脚与电阻Rll和电阻R12的串接点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刺激波生成电路包括:开关管Q3、开关管Q4、开关管Q5、控制芯片U1、电阻R19、电阻R20和电阻R21 ;所述开关管Q3的集电极与信号发生器U3的第三引脚相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集电极与信号发生器U3的第二引脚相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集电极与信号发生器U3的第九引脚相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基极经由电阻R19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3 ;所述开关管Q4的基极经由电阻R20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4 ;所述开关管Q5的基极经由电阻R21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5 ;所述开关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发射极和所述开关管Q5的发射极;进一步地,所述放大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4、对电源VCC进行升压的Boost升压电路、电阻R2、电阻R3、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和电阻R18 ;所述Boost升压电路包括储能电感L1、续流二极管D2、开关管Ql和电容Cl ;电阻R3两端分别连接开关管Ql的基极和发射极;电阻R2—端连接开关管Ql的基极,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6 ;所述Boost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给所述运算放大器U4提供工作电源;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6接地;电阻R15 —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发射极,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8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7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接地,即该实施例中的放大电路为运算放大电路,;进一步地,信号发生器U3为ICL8038芯片;进一步地,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各置于双侧腕关节掌面近端1cm正中神经点处;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芯片Ul的引脚Pl.4连接一用于感应人体电容变化的多谐振荡器电路;所述多谐振荡器电路包括时基芯片U2、电阻R13、电阻R14和电容C6 ;所述时基芯片U2的第五引脚通过电容C6接地;所述时基芯片U2的第七引脚通过电阻R13连接第六引脚,并通过电阻R14连接电源VCC ;所述时基芯片U2的第六引脚连接第二引脚,并通过接线端子J6接触人体来采集人体电容;所述时基芯片U2的第三引脚与控制芯片Ul的引脚Pl.4相连接;所述时基芯片U2采用555芯片;该多谐振荡器电路能够根据不同的人体充放电,得到不同的电平信号并通过第三引脚输出给控制芯片U1,进而可以反映人体的生物电等生理参数;作为优选,还包括穿戴式保护结构3,以及安装在穿戴式保护结构3上,与所述控制芯片Ul的引脚P0.2和引脚P0.3相连接的陀螺仪传感器4 ;所述穿戴式保护结构3可以安放在患者腕关节上;使用实施例1提供的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时,基本波产生电路通过信号发生器U3的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九引脚产生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并输出;刺激波生成电路通过控制芯片Ul控制开关管Q3、开关管Q4和开关管Q5的导通和关断,控制芯片Ul采用单片机STC12C5A60S2 ;通过改变开关管Q3、开关管Q4和开关管Q5的导通和关断的排列顺序,比如首先开关管Q3导通,然后开关管Q3关断,开关管Q4导通,然后开关管Q4关断,开关管Q5导通,然后开关管Q5关断,则刺激波生成电路生成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按照时序排列的刺激波,类似地,也可以按照开关管Q4、开关管Q3和开关管Q5的导通和关断的排列顺序等,进而生成其它不同排列顺序的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组合,有利于避免患者对周期性的规律波形产生适应;刺激波生成电路生成的刺激波通过放大电路放大后施加给第一电极部I和第二电极部2,进而刺激患者正中神经,实现各种昏迷促醒的治疗;本实施例具有非创伤性、无并发症、安全方便、易操作、费用低廉的优点,便于患者重复使用,能够有效实现正中神经电刺激。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图3所示,该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包括:用于生成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的基本波产生电路;连接所述基本波产生电路,用于将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进行随机排列构成刺激波的刺激波生成电路;连接所述刺激波生成电路,用于对所述刺激波进行放大的放大电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输出端的第一电极部I和第二电极部2 ;用于给所述基本波产生电路、刺激波生成电路和放大电路供电的电源VCC ;进一步地,所述基本波产生电路包括:信号发生器U3、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和电容C5 ;所述电阻R9和电阻RlO相互串联接在电源VCC和地之间构成分压支路;所述电阻R9和电阻RlO相互串联接在电源VCC和地之间构成分压支路;所述电阻Rll和电阻R12相互串联接在电源VCC和地之间构成分压支路;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一引脚与电阻R9和电阻RlO的串接点相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四引脚通过电阻R7连接电源VCC ;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五引脚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VCC ;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六引脚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七引脚连接其第八引脚;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10引脚经由电容C5接地;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11引脚与地相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12引脚与电阻Rll和电阻R12的串接点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刺激波生成电路包括:开关管Q3、开关管Q4、开关管Q5、控制芯片U1、电阻R19、电阻R20和电阻R21 ;所述开关管Q3的集电极与信号发生器U3的第三引脚相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集电极与信号发生器U3的第二引脚相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集电极与信号发生器U3的第九引脚相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基极经由电阻R19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3 ;所述开关管Q4的基极经由电阻R20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4 ;所述开关管Q5的基极经由电阻R21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5 ;所述开关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发射极和所述开关管Q5的发射极;进一步地,所述放大电路包括:对电源VCC进行升压的Boost升压电路、电阻R2、电阻R3、连接Boost升压电路的三极管放大电路;所述Boost升压电路包括储能电感L1、续流二极管D2、开关管Ql和电容Cl ;电阻R3两端分别连接开关管Ql的基极和发射极;电阻R2 —端连接开关管Ql的基极,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6 ;所述三极管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Q2、电容C7、电容C8、电阻R6、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 ;所述三极管Q2经由电容C7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基极通过电阻R6接地,通过电阻R15连接续流二极管D2阴极;所述三极管Q2集电极通过电阻R17连接续流二极管D2阴极;所述三极管Q2发射极通过电阻R16接地;所述第一电极部通过电阻CS连接所述三极管Q2集电极;所述第二电极部接地,即该实施例中的放大电路为三极管放大电路;进一步地,信号发生器U3为ICL8038芯片;进一步地,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各置于双侧腕关节掌面近端1cm正中神经点处;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芯片Ul的引脚Pl.4连接一用于感应人体电容变化的多谐振荡器电路;所述多谐振荡器电路包括时基芯片U2、电阻R13、电阻R14和电容C6 ;所述时基芯片U2的第五引脚通过电容C6接地;所述时基芯片U2的第七引脚通过电阻R13连接第六引脚,并通过电阻R14连接电源VCC ;所述时基芯片U2的第六引脚连接第二引脚,并通过接线端子J6接触人体来采集人体电容;所述时基芯片U2的第三引脚与控制芯片Ul的引脚P1.4相连接;所述时基芯片U2采用555芯片;该多谐振荡器电路能够根据不同的人体充放电,得到不同的电平信号并通过第三引脚输出给控制芯片U1,进而可以反映人体的生物电等生理参数;作为优选,还包括穿戴式保护结构3,以及安装在穿戴式保护结构3上,与所述控制芯片Ul的引脚P0.2和引脚P0.3相连接的陀螺仪传感器4 ;所述穿戴式保护结构3可以安放在患者腕关节上,通过陀螺仪传感器4能够检测人体肢体动作;使用实施例2提供的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时,基本波产生电路通过信号发生器U3的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九引脚产生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并输出;刺激波生成电路通过控制芯片Ul控制开关管Q3、开关管Q4和开关管Q5的导通和关断,控制芯片Ul采用单片机STC12C5A60S2 ;通过改变开关管Q3、开关管Q4和开关管Q5的导通和关断的排列顺序,比如首先开关管Q3导通,然后开关管Q3关断,开关管Q4导通,然后开关管Q4关断,开关管Q5导通,然后开关管Q5关断,则刺激波生成电路生成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按照时序排列的刺激波,类似地,也可以按照开关管Q4、开关管Q3和开关管Q5的导通和关断的排列顺序等,进而生成其它不同排列顺序的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组合,有利于避免患者对周期性的规律波形产生适应;刺激波生成电路生成的刺激波通过放大电路放大后施加给第一电极部I和第二电极部2,进而刺激患者正中神经,实现各种昏迷促醒的治疗;本实施例具有非创伤性、无并发症、安全方便、易操作、费用低廉的优点,便于患者重复使用,能够有效实现正中神经电刺激。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生成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的基本波产生电路; 连接所述基本波产生电路,用于将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进行随机排列构成刺激波的刺激波生成电路; 连接所述刺激波生成电路,用于对所述刺激波进行放大的放大电路; 连接所述放大电路输出端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 用于给所述基本波产生电路、刺激波生成电路和放大电路供电的电源VC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波产生电路包括:信号发生器U3、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和电容C5 ;所述电阻R9和电阻RlO相互串联接在电源VCC和地之间构成分压支路;所述电阻R9和电阻RlO相互串联接在电源VCC和地之间构成分压支路;所述电阻Rll和电阻R12相互串联接在电源VCC和地之间构成分压支路;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一引脚与电阻R9和电阻RlO的串接点相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四引脚通过电阻R7连接电源VCC ;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五引脚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VCC ;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六引脚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七引脚连接其第八引脚;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10引脚经由电容C5接地;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11引脚与地相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U3的第12引脚与电阻Rll和电阻R12的串接点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波生成电路包括:开关管Q3、开关管Q4、开关管Q5、控制芯片U1、电阻R19、电阻R20和电阻R21 ;所述开关管Q3的集电极与信号发生器U3的第三引脚相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集电极与信号发生器U3的第二引脚相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集电极与信号发生器U3的第九引脚相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基极经由电阻R19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3 ;所述开关管Q4的基极经由电阻R20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4 ;所述开关管Q5的基极经由电阻R21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5 ;所述开关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发射极和所述开关管Q5的发射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4、对电源VCC进行升压的Boost升压电路、电阻R2、电阻R3、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和电阻R18 ;所述Boost升压电路包括储能电感L1、续流二极管D2、开关管Ql和电容Cl ;电阻R3两端分别连接开关管Ql的基极和发射极;电阻R2 —端连接开关管Ql的基极,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6 ;所述Boost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给所述运算放大器U4提供工作电源;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6接地;电阻R15 —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发射极,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8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7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包括:对电源VCC进行升压的Boost升压电路、电阻R2、电阻R3、连接Boost升压电路的三极管放大电路;所述Boost升压电路包括储能电感L1、续流二极管D2、开关管Ql和电容Cl ;电阻R3两端分别连接开关管Ql的基极和发射极;电阻R2—端连接开关管Ql的基极,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P3.6 ;所述三极管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Q2、电容C7、电容C8、电阻R6、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 ;所述三极管Q2经由电容C7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基极通过电阻R6接地,通过电阻R15连接续流二极管D2阴极;所述三极管Q2集电极通过电阻R17连接续流二极管D2阴极;所述三极管Q2发射极通过电阻R16接地;所述第一电极部通过电阻CS连接所述三极管Q2集电极;所述第二电极部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其特征在于信号发生器U3为ICL8038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分别置于一腕关节掌面近端1cm正中神经点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Ul的引脚Pl.4连接一用于感应人体电容变化的多谐振荡器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唤醒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戴式保护结构,以及安装在穿戴式保护结构上,与所述控制芯片Ul的引脚P0.2和引脚P0.3相连接的陀螺仪传感器。
【文档编号】A61N1/36GK204261195SQ201420753285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3日
【发明者】柳召宾, 张亮, 纪华雷, 文加斌 申请人:杭州盈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专利名称: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一种药物组合物,属于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氟桂利嗪、桂利嗪,为钙通道阻断剂药物,主要药理作用为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前庭器官循环,抗癫痫,保护心肌,改善肾功能等。由于其在水中极微溶解,其在胃里的
  • 一种基于接触式ic卡的监护仪一次性传感器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接触式IC卡的监护仪一次性传感器装置,包括传感器电极片、传感器插头、传感器插座盒和监护仪。所述传感器电极片与传感器插头相连,采用一次性表皮电极传感器进行信
  • 专利名称:Houttuynoid E在预防、治疗肾功能不全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Houttuynoid E在制备预防、治疗肾功能不全药物中的应用背景技术:慢性肾脏疾病(包括各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性肾损害等)是一种
  • 专利名称:治疗鼻窦炎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来源于植物的混制品,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草药组合物。背景技术:鼻窦炎一症,在祖国医学中属五官科鼻病的范畴,该病在临床中为常见。一般单纯性鼻窦炎基本不影响工作,但一经伴发其他病
  • 专利名称:治疗肾虚腰疼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服用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肾虚腰疼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服用方法。背景技术:现代医学认为,肾虚腰痛多数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下降,特别是性激素分泌减退和蛋白质缺
  • 药物效能生发仪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物效能生发仪,由药物排出阀,安全罩,温度调节器,温度显示器,压力调节器,压力显示器,警示灯,电源开关和电源显示灯等部分组成,该产品具有结构简单、新颖、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提高疗效、适
  • 专利名称:按摩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器。背景技术:以前,在具有可移动地设在椅子的靠背部或座部上的施疗部的按摩器中,其施疗部如以下所述构成。即,如图24(a)模式地表示的,平行配置有两根转动轴,在其中一根转动轴上设有相对
  • 安全采血针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申请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全采血针。包括针管、针座以及外筒;外筒的头部设置有轴向运动控制组件;针座包括由透明材质制成的回血视窗、轴向卡位体以及径向限位体;回血视窗设置在径向限位体的尾部,轴向
  • 专利名称:吲哚-3-甲醇及其二聚体在制备防治增殖性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已知食物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及其在胃内的主要代谢产物3,3’-二吲哚甲烷(3,3
  • 专利名称:一种增强体力的保健品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保健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体力的保健品。背景技术:随着社会节奏变快,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群在不断扩大,人们遭遇到身心双重疲劳,厌恶治疗,会造成代谢失调、内分泌紊乱、植物神经系统紊乱
  •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精神病护理的约束带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狂躁型精神病人护理用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精神病护理的约束带。技术背景精神病人,尤其是狂躁型精神病人往往没有自制能力,且容易有拒绝就医或者接受治疗,常有此类病人在住院
  • 专利名称:L-α-甘油磷酰胆碱注射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液组合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α -甘油磷酰胆碱注射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甘油磷酰胆碱可称得上是胆碱中的“运输者”以及磷酸盐胆碱中的“急先锋”。它具
  • 专利名称:治疗脊柱病用白色膏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膏药,特别是治疗脊柱病用的白色膏药。上述的脊柱病是指脊柱退行性骨关节病及脊柱慢性损伤,以颈椎病和腰椎病为主,包括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其次是指强直性脊柱炎及股
  • 一种一次性妇产科用消毒刷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次性妇产科用消毒刷,包括套筒和套筒顶部设置的刷头,所述刷头的外层设置为医用海绵体,所述医用海绵体内侧设置为橡胶囊,刷头最内部设置为储液囊;所述套筒内设置有推拉杆,所述推拉杆两端
  • 一种温度传感装置及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度传感装置,包括相串联的恒流源电路和温度传感电路,所述温度传感电路包括热敏电阻、参考电阻和模拟开关,所述热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模拟开关的电流通道Y2,所述热敏电阻的第二
  • 专利名称:一种跌打外伤药酒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酒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跌打损伤的外用药酒。背景技术:跌打损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跌打损伤主要指因跌扑、击打等造成的软组织损伤、外伤肿胀疼痛、皮肉破损出血,也包括摔伤金刃
  • 一种皮肤科用检查仪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皮肤科用检查仪器,所述检查仪器包括消毒手和手柄,所述消毒手内置于手柄,所述消毒手与连接杆相连,所述手柄上有与连接杆相适应的滑槽,所述连接杆部分穿过滑槽形成外置与手柄的推手,所述消
  • 专利名称:一种含美洲接骨木提取物、三色堇花提取物和水解珍珠的瞬透生肌水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一种 可即时补水的瞬透生肌水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由于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以及受各种环境影响,皮肤经常处于缺水状态,干燥、暗淡
  • 专利名称: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技术领域: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是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以及中医药客观差异而特别设计的复合中医药的方法,属于中医药加工方法领域。背景技术: 中药是指中医所用的药物,也叫中医药,以植物药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药;草药
  • 专利名称:放射成像用造影剂和造影组合物及利用此类药剂的放射成像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多方面地涉及X射线成像用造影剂,一种利用放射成像技术使可造影肉体部位成像的方法(包括向该部位输送成像有效量的一种成像有效、生理上可接受的造影剂),及可用于此类
  • 研磨喂药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研磨喂药器,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喂药注入棒棒体,其特征是在喂药注入棒棒体顶部设有外置螺纹,外置螺纹上设有喂药接头,喂药接头内设有内置螺纹,喂药接头顶部设有喂药出孔,喂药出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