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最新文章
- 一种治疗肝肾不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按摩椅掀背式靠垫装置制造方法
- 一种用于阴道口紧致的射频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 冬凌草茎水提物、其制备方法、指纹图谱及作为自由基清除剂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 一种中药滴药器的制造方法
- 基于gpu加速的螺旋ct图像重构中孔径加权的计算方法
- 体液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 一种可治疗创面的中药喷剂及油纱的制作方法
- 伸展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 一种苁蓉洋参复合胶囊的制备方法
- 具有抗菌活性的(20S,24S)-ocotillol型人参皂苷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的制作方法
- 一种入药动物体超微粉碎方法
- 氨基喹啉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 儿童血宝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一类具有新型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 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 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 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 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 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
专利名称: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是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以及中医药客观差异而特别设计的复合中医药的方法,属于中医药加工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中药是指中医所用的药物,也叫中医药,以植物药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药;草药一般是指植物药,中医使用的草药也叫中草药;一般来说,人们也常常笼统地把中草药和中医药等等名词混用。本发明的文件中,除非特别说明,所有这些名词的使用也是混用的,统统是指和中医药同样的含意。
中医药(中草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而且必将会更加造福于全人类。可是许多中医药(中草药)和出产地有明显的关联和关系,所以中医药(中草药)特别讲究的是“地道药材”或者也叫“道地药材”。
为什么需要地道药材,就是因为地理、地域和相应的环境、气候等等因子有关系深深影响着中医药(中草药)的品质、药性和药效,由于这些都和中医药(中草药)的具体生产地紧密关联,所以就叫“地道药材”。那么地道药材是否就地道,不地道的药材是否就不地道?影响中医药(中草药)药性。药效作用、实际效果的因素还有哪些?应该说许多中医药(中草药)在品种完全一致和地点地域等等完全一致情况下,中医药(中草药)的生长情况,采收季节,部位,采收以后的处置、处理等等因素的关系也很大。在这么多变动因素集合影响下,如何保证中医药(中草药)的质量和稳定,确实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问题,这直接制约着中医药(中草药)的现代化和中医药(中草药)的走向世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绞尽脑汁,不断进步,先后提出了“中医药(中草药)指纹图谱”等等检验措施和质量控制标准等等;还提出和完善着GAP和GMP生产质量保障措施等等。——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可以解释为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的简称,是为确保中药材的质量而定。从生态环境、种质到栽培、采收到运输、包装,每一个环节都要处在严格的控制之下。为什么要GAP?药材是通过一定的生产过程而形成的。药用动植物的不同种质、不同环境生态、不同栽培和养殖技术以及采收、加工等方法都会影响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如果只是在市场上购买,就会有很大大风险!例如市场上常有把同属不同中的药材混淆出售的情况。但是,只有正确的物种才含有最多的有效成分。缬草就是一个例子,Velerianaofficinalis L.才是正确的物种。茵陈应该在农历三月采收。如果晚了,其中的有效成分就没有了。你能确定在市场上买的药材是在正确的时间采收的吗?在市场上,要保持不同批次的药材质量恒定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批的人参所含人参皂甙与前年买的那批一样吗?因此,药材的生产是源头,只有抓住源头,才能从一开始就控制住质量。——GMP(Good ManufactoryPractice)是国际上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称。中文译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行版GMP是1992年卫生部修订发布的,共分14章78条,是药品生产企业管理生产和质量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及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各关键工艺。1999年6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从1999年8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这个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如上所述,为了确保中医药(中草药)的质量和稳定,其源头要坚决控制,其过程要完全规范,这是我们目前所应该和所能够做的!但是发明人认为目前的这些措施还不够,因为对未知因素多的过程的控制,既是一个技术管理问题,也是一个系统统计科学问题。而系统统计问题是有其本身的科学规律可循的。在统计学意义上,目前的实际使用和流通的任何一批具体的中医药(中草药)药材,其实都是一个小样本,这就提出了如何使得某种中医药(中草药)小样本可以最大限度地代表某种中医药(中草药)“整体”、“总体”的问题。小样本可能会不具有稳定性,但是理论上讲,“整体”、“总体”必然是具有稳定性的。如何提高中医药(中草药)的药性、药效的稳定性,如何科学降低中医药(中草药)的风险,解决方案之一就是统计学原理对中医药(中草药)药材进行科学复合!统计学意义上的多地多样本复合,使得复合后的效果等同或者说趋向于“整体”、“总体”。
同时,由于许多中医药(中草药)的药性、药效和活性与地理、地域等等地球化学因素和环境、气候等等诸多因素相关,而这些关系人们已经有所研究、认识和了解。基于积累的这些科学的认识,也可以有指向性和针对性的进行多地或者多样本复合。
总之,除了人为可以管理可以控制的因素之外,应该说还应该更加客观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这样,本发明分析提出中医药质量和药效的控制其统计科学原理的应用是有价值的!一是统计学意义的需要,按照统计学原理设计,然后随机复合;二是根据具体中医药(中草药)的药性、药效和活性和自然综合因素的影响因子的关系、关联,有意识、有指向、有目的和针对性的加以复合。
以上对于中医药(中草药)药效和稳定性控制的认识、思想、原理和原则,特别是这个基础上,对于同种中医药(中草药)不同地理、地域、环境、气候等等自然综合因素的科学复合的方法,经检索,尚未见报道。或许某些中医药厂家生产时是采用多地中医药生产,但是那只是无意、无序的生产,即使有内部确定或者内部标准规定采用具体到某两地或者某几地的中医药药材,那仅仅也是偶然使然,没有涉及本发明的复合含意,也就不会从科学意义上影响本发明所涉及的对于中医药(中草药)总体药效和稳定性控制的认识、思想、原理和原则。就目前公开的文献和信息没有见到先例。
简单统计学概率分析自然界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无处不在的多样性和不均衡性,作为中医药、中草药的特点当然也是如此。如何才能够客观代表和涵盖其多样性,如何追求其相对的均衡性,只有统计学意义上对其认识、理解和处理。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对一些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迄今为止,统计学研究和揭示自然界数据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繁多,统计学研究和解决的科学方法也很多。发明人拟从最简单的统计学常识分析一下中医药的情况。
1、假设中医药药效现象和状况是正态分布的,没有药效和药效很低的样本毕竟是极少的,也就是分布曲线的两端是很小的,假设其分布区段的80%范围都是具有药效价值的取值区段,也就是在这个区段的药效都是可以满足要求有显著疗效效果的。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分布状况中,随机地,至少可以取几点,也就是多少个样本来复合,就可以保证复合后的疗效效果的概率达到95%以上了呢?分析起来其实并不是很多的。所以如果利用复合的方法来处理中医药,是易于操作,也是可行的,成本也不会增加太多。
如上假设,任选一个中医药样本的风险,也就是无效率是1-80%=20%,如果任选两个中医药样本二者复合,其风险也就是可能的无效率就会降低到20%的1/2,10%。三个样本复合就降低到20%的1/3,7%。四种就是降低到1/4,5%。五种就是降低1/5,4%,六种就是1/6,3.3%。有效的可靠度就分别达到90%、93%、95%、96%和96.7%了。所以4个样本的复合,其P0.05就可以达到显著性了?如果假设90%的可靠性就可以接受的话,那么,选2~6种不同地点不同来源的中医药复合就完全可以达到其药效风险控制的要求了!所以,对不同地点不同来源的中医药进行简单等量复合,是一个降低中医药风险,提高疗效可靠度的科学方法!2、下面再运用概率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一下。
假设样本有效含量x服从正态分布,并且假设一个界线含量a,样本有效物质含量大于界线含量a为有效样本,在我们对部分中医药的药效考察研究基础上,如果估计或者设定在总体样本中大于界线含量a的有效样本占到80%以上,那么可以表达为P{x≥a}=0.8(注根据P{x>uσ≥a-μσ}=0.8,]]>倒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a-μσ=-0.9,]]>所以a=μ-0.90σ)假设取n个样本,那么x1,…,xn。xk~N(μ,σ2)(k=1-n)。
则,n个样本混合后再等分后的含量xn=1nΣk=1nxk~N(μ,(σn)2)]]>那么,平均含量大于界线含量的概率P{1n≥Σk=1nxk≥μ-0.9σ}]]>为了查表方便,上式变形为P{(1n≥Σk=1nxk-μ)/σn≥-0.9n}(*)]]>其中(1n≥Σk=1nxk-μ)/σn~N(0,1)]]>如果我们要求超过界线含量的概率≥0.95查标准正态分布表知0.9n≥1.7,]]>从而算出n≥3.56,即最少需要4个样本复合混合等分,即可。
利用(*)式,如果计算n=1,2,…将n值代入(*)式,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即可以算出n个样本时,平均含量高于界线含量的概率值。经过计算,n=1,超过界线含量的概率是0.816(81.6%)(注比80%多,是因为查表取小数点不精确)n=2,超过界线含量的概率是0.903n=3,超过界线含量的概率是0.938n=4,超过界线含量的概率是0.965n=5,超过界线含量的概率是0.979n=6,超过界线含量的概率是0.982…表明在n=2,n=3时,概率值增长很快,在n≥4时,超过界线含量的概率值变化趋于平缓,变化不大了。所以认为一般选取样本数目n=3-4,混合等分,等分之后的各份的超过界线含量的概率即可以达到95%以上,具有显著性意义了。继而说明了中医药复合混合对于有效成分概率值和疗效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1和2简单的统计学概率分析结论基本吻合。
如果设定在总体样本中大于界线含量a的有效样本占总体样本的60%或者70%以上等等,均可以算得相应值,从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处理合理复合混合问题。
以上是对于单一因子,某一个主要药效方向上的分析,而再用以的疗效效果许多时候是多因子决定的!还有许多时候是未知因素决定的,如此情况下,统计学意义上的复合就更有意义!即使疗效因子是已经比较明确的中医药,譬如川芎、丹参等等,应该说也还是有未知因子的,所以也还是多地复合为好!符合统计学意义,又更加保险,更加纯正的。即使是地道药材,是不是就不需要复合了呢?也不是,因为复合的结果不但不会损失地道药材性,而且只会更加增加药材的科学性。
对于道地药材已知的疗效特点、特征,建立数据库,有指向性、指导性地结合统计学复合,效果将更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中医药的样本和总体问题,通过多地同种中医药的科学复合得到新的复合中医药,使得复合中医药由原来的使用“样本”变为使用“总体”或者趋向于使用“总体”,从系统角度提高中医药的均衡性、稳定性和降低风险,提高药效。
1、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目的是从系统角度降低中医药风险,提高中医药的药效的均衡性和稳定性,是将多个产地也是多个来源地的同种中医药复合形成为药店出售或者临床使用的“新的”复合中医药的方法,具体到每一种中医药及其使用,都有目的地按照一定的规则采用多地生产、也就是多地来源的同种中医药复合加工而成的。
就是说不是再和往常一样,使用中医药就是地道药材或者某一来源,也就是某一地的药材,而不会特意复合多地。
对于中医药的多地等份、等比例复合还是对某些情况特别加权处理复合,这要看是否具有道地药材信息等等,如果具有已经知道的道地药材信息,可以进行加权处理复合,就是复合量、复合比例多一些。也可以根据和利用不同地理分布、地球化学的区域性、地域性差异形成或/和导致的不同分布的同种类中医药资源药性成分的差异,而针对性特别设计,进行同种、异地中医药资源、中草药药性的“地域性”“特长性”复合,互补而强化的中医药。
一些差异及其利用包括(1)利用不同地理分布地域性、地球化学区域性差异导致的微量元素药性差异而药性针对性特别设计复合互补而强化的中草药;(2)利用不同地理分布地域性、气候等环境因子差异导致的次生代谢产物物质的性质和含量差异而药物学、药性学针对性特别设计复合互补、搭配而完善其药物学、药性学特性的中草药;(3)利用不同地理分布地域性、气候等环境因子差异导致的主要代谢产物的药物学、药性学性质和含量差异而药物学、药性学针对性特别设计的复合互补、搭配而完善其药物学、药性学特性的中草药。
多地复合,多地的“地”字代表的与其说是一个“地点”倒不如说应该是一个“地域”!这样的地点、地域既可以是地理上的某个行政位置譬如说县市,也可以不受行政区划所限制,而是一个自然的分布环境和区域;当然也可以是某地一个批次收购的中医药,也可以是指定限定范围的中医药,可以是完全统计科学意义上的随机、独立的,也可以是限定条件然后随机的。其实多地复合的地点或者说地域相对来讲也是一个较为抽象和变化较多的概念,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和应对。但是就本发明的思想来说,复合是关键!只要是注重部分所提出的中医药复合的意义和原则,就是科学可行的。
2、如上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其多地地点的选择方法(1)、是根据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随机科学选择的;(2)、是根据中医药的已知主要药效因素和特性或者道地药材产地传统理念有针对性、指向性选择确定的。;(3)、(1)和(2)的交叉组合使用。
既然现今中医药的使用还仅仅是一个“样本”(sample),——因为中医药的使用就是一地或者一个来源的中医药,如果要达到中医药的使用是使用的中医药“总体”(population),以便提高其代表性、稳定性,就要引入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那么,根据统计学的原料和方法,首先就是地点的选定要保证随机、独立。
在多地数目确定之后,那就是要决定如何确定这些数目多地的地点。需要科学、规范化确定,以便获得有代表性的样本,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是重要的,也是保证随机、独立和稳定性的关键。统计学意义上常用的采样方法有随机法、对角线法、五点法、“Z”形法、“S”形法、棋盘式法、交叉法等。
如果是道地药材产地传统沿用多年的话,根据其产地特点、特色和数目、分布等等,人为确定几地复合也是可以的,因为这样既体现了复合的效果,又突出了道地药材产地的加权。
如果道地药材产地数目较多,或者这些中医药产地来源数目较多,那么就在众多的道地药材产地来源中,采用统计学原理,随机确定,加复合。这也就是属于(1)和(2)的交叉组合使用的形式之一了。
3、如诸上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其多地数目的选择是根据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和具体中医药的道地产地数目、分布及特点和该中医药的具体要求确定的,多地数目≥2地。
多地的数目是一个多少样本数目可以更好地代替总体的问题,需要计算和全面统筹,包括需要考虑中医药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多地的特点情况等等,来确定多地的计算方法和确定数目。
当然至少,多地数目≥2地,理论上讲数目越多,样本代表总体越佳,药效越确切和越稳定。但是多地数目的增加必然带来成本的增加,所以根据统计学原理和实际概率要求,还是可以计算和确定一个最佳多地数目的。
4、如诸上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中医药也是指中草药,是指一切作为中医药源进入中医药链的物品,特别是各类原料、作为人或者动物使用的中医药、中草药及其产品,也具体指(1)、植物药,(2)、动物药,(3)、矿物药,(4)、(1)(2)(3)的复合,(5)、其它来源药资源。
理论上讲,所有类型多中医药都是适合本发明方法的,只是植物药,由于其生长和分布特性,更适合本发明的方法处理。
不但人类使用的中医药是如此,而且即使是给动物使用的中医药也是使用本发明方法的。
5、如诸上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原态或者初步加工的中医药药材形态是易于充分混合、复合的饮片、粉末、袋装剂、袋泡剂、各类提取物等等。易于充分混合均匀为原则,譬如王不留行、车前子之类的细微状态的中医药“原态”,直接混合就可以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如果是何首乌、黄芪、地黄、茯苓等等根、块状态的原药材,因为体积太大又不规则,不容易混合均匀,所以混合前就必须加工至少是饮片,最好是更细致的粉末。当然,袋装剂和袋泡剂加工过程中混合是最容易混合均匀的了。总之,易于混合均匀为目的。
本发明方法的复合过程中,如何才能够充分混合,易于混合,这和中医药的药材形态和状态以及剂型多地有关系。中医药原药材块头大的,譬如最大维径(三维空间的某一方向的最大长度)大于1厘米,其混合就比较难以充分了。所以,最大维径小于1毫米的为好,最好是粉末、装剂、袋泡剂状态使用的中医药,比较容易操作和运用。当然如果是提取物,那么原药材按比例混合后,加以提取,就自然会充分混合了。
6、如诸上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中医药产地、来源其多地选择的原则和方法的依据和要求(1)所有道地药材产地和其特征、特点;(2)具有特长、特征,互补性强;(3)地球化学差异、地理地域差异和环境、生态、气候差异大;(4)最大随机化。
如果具有比较确切的中医药数据表明就是某些情况的中医药药效确切和稳定,那么复合方法可以人为加权对待某些地点。有实际情况和实验确定。
以往的行之有效的传统的中医药质量保障方法,譬如应该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采收规范等等,还是适用和尽力掌握的。
关于一些中医药的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和一名多物等等问题,还是按照以往的处理办理,本发明仅仅是在原有中医药实际使用的中医药基础上实施的,一般不牵涉诸如学名考证和一药多物等等问题。譬如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和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前者又称津枸杞,后者又称西枸杞,其成熟果实都作为枸杞子入药,药店一般不作区分;另外,甚至同属的土库曼枸杞(Lycium turcomanicum Turez.)、西北枸杞(Lycium potaniniiPojark.)和毛蕊枸杞(Lycium dasystemum Pojark.)的果实都作为枸杞入药,并未曾细致研究区分。所以暂且只要是传统中医药共识作为一个药材使用,本发明也就作为一个药材、药物复合处理,一般不再作考证,除非影响到药效的实质。但是在复合处理上可以进行适当考虑。
7、如诸上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复合中医药的针对性可以是已知药性、功能,也或者尚未知药性、功能但具有活性,也或者未知因素尚多,针对性强调的是一切差异导致的药性和功能差异大的中医药和中医药复合,最终效果达到药性强化、药性优化、效能最大化,充分达到、或者趋向于达到——“复合样本完代总体”、“一药代表天下”。
复合处理后的中医药其实其无论如何复合,理论上也是无法完全代替总体的,所以无论如何复合处理后还都是一个新的样本。所以趋向于达到复合后的样本完全代表总体,达到所使用的中医药一药就可以代表了该药的总体,也就是一药可以代表天下的该药,就是“一药代表天下”了。
尤其对于一些药效原因不明确的,采用本方法尤其见长,因为是一个纯粹的统计学和统计学取样问题了。
就本发明的认识、理念、方法、原理、原则和过程,提出“天然药物学”或者“复合中医药学”概念,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或者有针对性地利用一切差异导致的天然中医药原料的药效、药性学差异,科学组合、复合,争取药效、药性优化、最大化、稳定化的目的。
正因为需要搜集、研究的信息多,所以应该提出一个“天然药物学”或者“复合中医药学”的概念,专门研究。
8、如诸上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多地≥2地的差异比较大的微量元素和/或其它次生代谢和主要代谢产物的药性成分含量和种类的中医药,通过对不同地域中医药原料的广泛检测确认、评估稳定性,建立数据库,尽力给出不同药物学、药性学需求和目的前提下的计算设计方法,便于科学组合、批量复合强化,形成新的中医药产品;并且在分析所有中草药产地和来源地的化学分析信息、历史经验信息、传统经验信息、实用效果信息基础上,有重点分析情况下选取目标中医药和中医药产地,相对集中后复合集散。
由于中医药的种类繁多,因素繁多,情况复杂,所以应用起来肯定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需要专门的研究。在这个意义上,最好广泛搜集研究有关信息,建立数据库,便于更有效地复合处理。
又由于中医药的复合,既是一个科学的事情,又是一个费力、增加成本的事情。所以为了简便和最低限度地降低成本,可以根据科学计算设计后的复合方案,相对集中到一地专门复合集散。
9、如诸上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在中医药品级一致情况下,采用多地≥2地的中医药等份、等比例复合、还是对某些情况特别加权处理复合,也就是复合量、复合比例多一些,这要看是否具有道地药材信息等等,如果具有明确的道地药材信息,可以进行加权处理复合;对于复合后的中医药的使用量的掌握,作为原料的中医药复合、混合后的用量和常规原用量相同或者比常规原用量稍大,稍大部分不大于常规原用量的1/3。
中医药的品级对于药效影响不容忽视,所以注意品级的一致。
所有以上所说的复合处理,一般都是多地等份混合、复合,需要加权处理例外。但是无论如何,一般来讲,复合处理后的“新的”中医药,其药效可能会“被稀释”,所以,可以考虑比传统的常规用量适当增加使用量。如果增加使用量,增加10~20%足矣,一般不会也不必超过原常规用量的1/3。
10、利用统计学原理随机复合或者有目的的针对性设计复合确定之后,进一步需要研究的就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原则来制定标准、注明标准和明确操作规范等等。
在本发明提出的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可以经过研究、试验和实践,对常用中医药的复合多地地点和数目等等及其相关特征的复合方案适当固定下来,而形成固定的复合标准和规范,也就是形成新的中医药标准和规范,系统化地保障中医药药效和降低中医药风险。
进步意义 有益效果可以看出,中医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际使用的某种中医药仅仅随便由一个偶然、独立、随机样本(小样本)来代表某种中医药的全体、总体是不科学的。解决的方法就是需要研究和综合考虑地球化学和中医药生长环境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和后果,采用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复合处理,形成新的概念上的中医药。总之,本发明提出的“复合”是硬道理,怎么复合要讲究和讲求科学,以真正达到进一步保障了中医药的药效和稳定性以及风险的控制,完善中医药的现代化的目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由于本发明的“特殊性”,以下列出的实施例还含有许多叙述和议论部分,有些可能不太像实施例,但是都是具体实施需要的,实施例也是明确的。以明白和可以实施为原则,叙述不当之处,多多包涵,需要时虚心修改。
实施例1、一般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分析和考虑、考量——中医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等等,其中尤其以植物药的分布、生长、生态和环境条件地点变化最多,这是植物的生长是固定一地生长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受环境的影响也就最多最大,所以首先以植物药并且是分布广泛的植物药为例,来作为实施例凡例来介绍。
就中国全境来说(境外的中医药类推)中医药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全国广布的种类譬如车前子(原植物Plantago asiatica L.和P.depressa Willd.)、益母草(原植物Leonurushetrophyllus Sweet)、藿香(原植物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er)O.Ktze)、山药(Dioscorea opposite Thunb.)等等;区域分布的譬如何首乌(原植物Polygonummultiflorum Thunb.)、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栀子(Gadeniajasminoides Ellis)、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等等。
需要确定的主要有最低多地数目数,地点何处,复合比例,药材形态,等等。考虑点还有统计学,随机,差距最大,考虑小环境等等;考虑效益最大,就是代表性强,距离又近便于集中复合集散,等等;强调采收时间季节生长状况,全部野生,无污染,药材一级,等等常规情况一致而且严格执行原来有有关中医药的采收、收购标准等等。野生和栽培同理。由于影响中医药的因子十分多,考虑的因素多,如何很精确完美地统筹方案,可以利用计算机编程统筹计算。
为了说明问题,方便本专业一般人员的基本操作,举例基本方法,并达到基本效果,作为基本实施例简述如下首先,多地数目的选择确定。即对中医药笼统地复合,正如前序部分已经阐述过的简单统计学分析,多地数目的确定就以简单的正态分布为基础,通过分析计算(参见说明书前序部分)。4地复合,就可以达到95%。所以数目确定为4地。
多地数目确定之后,就要确定这些数目多地的地点分布了。科学、规范化的统计学意义上常用的采样方法有随机法、对角线法、五点法、“Z”形法、“S”形法、棋盘式法、交叉法等。
其次,来源地点的确定,也就是确定这4地的地点分布。科学、规范化的统计学意义上常用的采样方法有随机法、对角线法、五点法、“Z”形法、“S”形法、棋盘式法、交叉法等。譬如全国范围的话,就拿一张中国地图,采用类似“对角线法”,在中国地图上划出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在这个区域里,我们确定4省地,譬如鲁、甘、黑、粤。在这些省内各选择一个最主要的中医药集散地既可以了。如果省内范围或者就近范围,采用“对角线法”,在周围选定4个中医药传统集散地来作为中医药来源地收集复合就可以了,譬如山东省济南市,为了实践上方便,可以确定为淄博、菏泽、泰安、德州4地。如果再加上济南本身这个地方,就是5地,同时取样法也就成了“五点法”了,由于5地复合,多了一地,其代表性和稳定性更加提高,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达到96%了。
对于某些分布区不广泛的中医药的复合,就在分布区内或者更小范围譬如某一省内等等选定就可以了。由于中医药譬如植物药的分布区情况大多是不规则的,也没关系,根据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尽力随机确定即可。
即使多地确定在科学意义上不容易做到很严格,只要注意中医药来源的几个地方最好不要重叠、交叉就好,也就是说,尽力保证多地样本是各自独立的,这是统计学上的“独立”原则。所谓“对角线法”“五点法”或者是其它确定多个样本定位的方法,原则就是尽力保证其多地选定的随机性。
对于某些中医药具有传统的道地药材概念,就是某些地方出产的中医药,认为疗效好稳定性好。这种情况下,可以摆脱以上完全地随机确定地点的方法,改变为在道地药材分布地区(不论分布区连续还是不连续)范畴内选择和确定复合混合地点(如果地点足够多的话),选定时还是尽力依据采样方法。如果既在道地药材范畴,也在一般药材范畴,二者结合取样复合、混合,也是可以的,因为许许多多中医药的药效和活性成分是未确定的。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对道地药材地区适当加权处理,譬如50~80%的样本取自道地药材产区,余下的20~50%在一般分布区取样,进行复合和混合。
显然,任一中医药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其多地随机复合,力保样本最大限度代表总体,体现特色,是本发明要求的关键所在,掌握这些原则,尽可以科学随意发挥,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况且无论如何,多地复合都会比原来传统的、仅仅任意采取一个样本使用,要科学和有意义多了。
再次,数目和地点确定后。按照标准调集之后,初步加工,去杂等等。确定多地来源的中医药是等份、等比例复合、混合,还是人为特别加权处理的非等份、等比例复合、混合,还是等份和加权同时应用。
(1)一般是等份复合、混合的,就是一般是参与复合混合的中医药各份重量相等,充分加以混合,得到。分布比较广的没有道地药材概念或者道地药材概念不明显的种类,均可以随机等份复合、混合,譬如车前子、益母草、藿香。
(2)加权复合。一些情况下,道地药材的情况比较明了,认为并且检验证明道地药材药效比较好的话,则为了追求药效最大化、稳定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道地药材来源地进行加权,就是不等份复合、混合,譬如山药(D.opposite Thunb.)虽然现在全国都已经栽培了,但是原来主产河南;湖北、湖南、山西、云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江西、贵州、四川等等地都产,尤以河南古怀庆所属的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所产质量最佳,传统称作怀山药;另外,江苏淮安的淮山药也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山药产地。其实经过多年的栽培,各地都有许多质量上乘,品质上佳的地方性山药,譬如山东的嘉祥山药、桓台县新城山药等等都很好,历史上作为贡品的。这样,可以尽力复合取自道地产区的药材,对其进行加权处理,也就是对道地药材产区来源地药材复合比例增加而多于等份,或者仅仅对于道地药材产区来源地的药材进行等份复合,而不是随机选取来源地了。
其实,特别对道地药材加权复合混合是一方面,即使同时与其它任意分布地区和生态环境出产地山药随机复合、等份复合,就药效和稳定性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同理,还有一些类似中医药也应该参照山药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等份复合与加权复合同时应用。还以山药为例,道地药材产区来源地药材等份复合,非道地药材产区来源地的药材等份复合,然后这二者再复合,复合时是前者占60%,后者占40%,从而又对道地药材产区来源地的药材加权。
具体到药材形态,应该以易于充分混合为准则。车前子直接就可以混合复合,等份,也就是4地来源的药材各占1/4,充分混合均匀,而成;具体到藿香和益母草,需要切碎,之后混合均匀,如果粉碎为20~60目制成袋泡剂或者袋装剂使用更好。如果是提取物,那就需要切碎混合后提取就可以了,譬如益母草膏的制作,取4底的益母草药材清理去杂,切碎,浸提,制膏即得中成药益母草膏。
如果注意到更全面,那就要综合更多因素计算,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会有问题,药学和数学和计算机结合,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原则和方法,追求药效、稳定性最大化,效益最大化,都是可行的。
严格注意起来,可以全国选地点,全省,植物分布区一致,地理土壤环境一致的为一类地点,等等。注意山区平原,成土母质,土壤等等。小生境是阳坡阴坡?河边还是山脚,湿润还是干燥,旷野还是林下等等。
实施例2、如实施例1所分析和论述的中医药譬如车前子,确定是4地、等份复合。可以确定山东省一份、甘肃一份、广东一份,黑龙江一份。车前子药材颗粒小,易于混合,所以直接等份复合、混合而得。再以某种说明书的形式,记载和表明复合情况包括来源地等等情况,在批发和零售时附上这样的说明书,就比较科学了。这样复合处理以后的中医药显然是更加科学的中医药产品。复合后的中医药在使用时既可以和原来传统用量一致,也可以适当增加用量,在5~33%(不大于常规原用量的1/3)。本实施例如果增加,仅仅增加5%既可以了。对于草质性的中医药,譬如淫羊藿,使用量的增加可以多些,甚至达到上限33%。上下同实施例3、如实施例2所述的中医药,不同在于中医药车前子换为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 Lam.),其分布于吉林、辽宁、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四川、贵州、广东;朝鲜、日本也有。确定山东、四川、广东、吉林4地,等份混合、复合可得。
实施例4、如实施例1所分析的,再以中医药贝母为例。我们知道贝母属(FritillariaL.)全国有16种,其中浙贝母(Fritillaria thumbergii Miq.)、川贝母(F.cirrhosa D.Don etc.3spp.)和平贝母(F.ussuriensis Maxim.分布于东北)等等是著名的药材,也就是传统贝母中医药的道地药材和道地产区。这味中医药比较特殊,其原植物在植物学上讲不是一个种(species)。但是都作为贝母入药。
在《中药大词典》(上)P.224~225记载川贝母商品主要有松贝、青贝、炉贝3类,原植物分别是卷叶贝母(F.cirrhosa D.Don,以下学名略)、乌花贝母、棱砂贝母。还有珉贝(甘肃贝母,主产甘肃)、平贝(平贝母,主产东北三省)、生贝(伊贝母,主产新疆)和北贝(一轮贝母,主产华北、东北)均做为川贝母使用。这样,明确记载作为川贝母的中医药就有3种和另外4种共计7种。此外,还有一种著名中医药贝母浙贝母(F.thumbergii Miq.)另外记载于《中药大词典》(下)P.1920,历史上也就作为中医药贝母使用的,近年来也是时有混用。所以类似这样的中医药商品和种类的情况就比较复杂。所以复合方案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研究。
本实施例尊重《中药大词典》的条目分立情况,浙贝母暂且不作为川贝母复合范围。那么,川贝母的复合就分别具有3种和7种原植物以及东西南北若干产地等等因素必须需要考虑。
本实施例具体提出三种种类复合方案(1)单纯就卷叶贝母(F.cirrhosa D.Don)一种的川贝母(松贝)中医药进行复合处理而得。多地复合各式方法同上所述,这种复合方式是主要的和比较可靠的方法;(2)《中药大词典》记载的3种原植物分别是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棱砂贝母的中医药川贝母进行复合处理,这种方案比较好,应该会具有好的药效代表性和稳定性;(3)再就是以上所有7种均可以作为川贝母中医药使用的原植物进行复合处理,也是比较可行的,从本发明主旨思想观点分析,大范围的复合,应该会具有更好的药效代表性和稳定性。
种类复合方案确定之后,其具体来源地点的确定,就可以在其植物学分布范围内,依据上述所有提到过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进行选取,没有问题,不再赘述。
由于贝母干燥后颗粒较小,比较易于混合均匀,所以可以直接混合而得到复合中医药贝母。复合前也可以经过粗加工使其破碎,粒度适当变小,譬如大小在2~5毫米范围,更易于混合均匀。
因为贝母种类多,产地等等多有不同,药效药性多有不同,复合时需要注意研究和考虑的因素比较多。首先要注意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中医药研究认为的概念一致的种类进行复合处理,得到药性、药效一致的复合药材。该实施例对于复杂多样性的中医药的不同处理是一个借鉴。正因为中医药的复杂性,所以本发明中的实施例还只是给出的原则和示例为主,对于同业科技人员完全可以根据这些原则和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应用,针对具体的中医药顺利完成实施。
实施例5,如实施例4所述的中医药贝母的复合方法,不同在于,因为道地药材的产区的关系,对于单一的、产于四川阿坝地区的卷叶贝母(F.cirrhosa D.Don)(松贝)的川贝母进行加权处理,即复合时60%(不少于60%,还可以更高)是来自阿坝地区的松贝,其余的40%按照“常规”方法复合,也就是按照上述的方法多地复合,然后二者复合而成。说明书记载和说明复合情况及其意义。
实施例6,如实施例1分析过的,进一步阐述一下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具体实施方案。(1)采用加权复合处理60%取自道地药材产区河南古怀庆所属的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所产;40%取自云南、陕西、江苏淮安和山东嘉祥,等份混合。然后把前一部分60%和后一部分40%再加以混合。饮片大小要最有利于充分混合均匀(参见袋泡剂实施例)。(2)完全等份混合云南、四川、陕西、河北、浙江、河南六个省份来源地药材等份混合而得。(3)小范围复合混合,譬如山东省省内,取嘉祥、桓台、德州、聊城4地来源地商品药材等份混合,充分均匀,而得。
实施例7,如实施例1所述的中医药复合方法,不同在于不必依据任何原则计算和确定多地数目和多地地点,就现成的可能具备的条件和情况,尽可能地保证复合尽量多的多的不同,追求简单、方便地复合处理。其待复合的中医药来源范围可大可小,大到全国、全球,小到一市、一县都行。数目多于两个既可以复合;批次不同则尽量保证等级一致,采收季节不同则尽量保证是属于适宜采收期既可以。等份还是加权复合等等问题的确定仍按照实施例1方法。其实,无论如何,能够复合就会提高整体(总体。相对的整体和总体)的稳定性。
譬如德州市药材站收到天花粉(瓜蒌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根),有德州的、宁津的、夏津的、禹城的,四地等份复合混合即可。
再譬如宁津药材站收购的天花粉,有张大庄镇的、小店镇的、保店镇的、胡集镇的等等,任取四处等份混合复合,可得。因为原药材市块根,所以至少是切片后混合容易做到混合比较均匀。
实施例8、不是全国广布,而是部分省市分布或者局部分布的中医药种类,譬如,何首乌(原植物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分布陕,豫,晋,鄂,甘,粤,滇和川;日本也有。可以选择3~6地来源地药材等份,饮片充分混合均匀而得。譬如广东、云南、甘肃和山西4地来源地商品中药材等份复合混合,而得。
实施例9,如上述诸多实施例所述的中医药复合方法,不同在于通用于其它的中医药,譬如杏仁、枸杞等等,行业人员可以依据本发明要求的原则、原理和方法即可以完成,故不一一列举。
实施例10,动物药,相对于植物药,动物药因为来源于动物,其采食和生活等等具有相当的活动性,因而对于复合处理的要求和意义不如植物药大,但是由于地理分布、生态生境的不同,其所含的活性等等成分还是会有所变化的。所以复合处理还是可以的。举两个例子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和冬虫夏草(Cordycepus sinensis(Berk.)Sacc.)。还有其它诸多动物性药物,除了分布区、生境食性环境地点有关外,往往和采收季节关系比较大,所以在加强收购标准的掌握基础上,加以多地、多样本复合、混合,以加强药效和稳定性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复合方案的多地确定和多地数目确定参照实施例1的分析,确定地点数目4地,具体确定为江苏、云南、四川、福建四地来源的等份等比例混合复合,因为九香虫体形较小,也可以不必加工,原来状态轻轻混合,尽力使得混合均匀,并不使身体破碎和肢体掉落太多。
冬虫夏草(Cordycepus sinensis(Berk.)Sacc.)属于子囊菌真菌,但是由于其寄生于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ür),所以其性质是依附于动物的,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等地,主产四川、贵州、云南、青海,四川产量大。767复合方案的多地确定和多地数目确定参照实施例1的分析,确定地点数目4地,具体确定为云南、四川、青海、西藏四地来源的等份等比例混合复合,因为冬虫夏草比较名贵,也可以不必加工,原来状态每地一个,四地四个扎为一小把,说明书注明各自产地即可。因为其产地一共就是六省,所以也可以每省一个,六省六个扎为一小把,说明书注明各自产地。使用时一起加入食用即可。或者,青海或者西藏的几个主要产区组合复合。当然,对于一些有传统特殊要求的中医药配制,不在复合原则之内。对于采收期不一致的药材,也可以进行复合,此种情况使用量要有所增加,增加量为5~15%。
实施例11,矿物药,由于矿物药往往是一种主要的化学成分为主,但是由于分布不同,成矿过程会具有不同情况的少量其它矿物成分,所以虽然都是石膏、芒硝、赭石、等等矿物,除非经过提纯处理,否则原位采收时都会含有一些伴生矿物,其使用效果也会有所细微差异,所以对于矿物中医药来说,复合处理对于其稳定性和代表性还是有意义的。矿物中医药的复合处理也是比较容易的。
2~5地,一般3地就好。复合前初加工其可以通过20目筛,以混合均匀为原则。批次或者批次的说明书要注明复合情况及其意义。
实施例12,如上述的诸多实施例所述情形,对于中医药植物药器官根茎叶果实种子的不同、质地等等不同而不同处理,以及对于动物药的处理,在以往常规中医药炮制处理的基础上,为了符合本发明复合、复混要求比较充分的技术方案要求,主要在于考虑中医药原来传统的形态,如果是粒度比较小,易于充分混合均匀则不用加工,直接混合就可;如果原来中医药形态不易于充分混合均匀,则需要加工处理,加工的目的和结果主要是便于混合均匀并且稳定。
本实施例主要需要考虑加工粒度的大小和比重情况,既要保证混合均匀,还有考虑由于运输或者振动等等因素,不至于造成分离,而造成次生的复合混合不均匀。因此,一般来说,本发明的复合复混的中医药其形态将发生比较大的改变,由原来的饮片等等形式多样,而变了比较统一的颗粒状态,颗粒粒度在6~60目之间,因中医药属性而定。
譬如,甘草是根器官的切片,可以直接复合混合,也可以将根切片进一步加工为不大于12目的颗粒形态,加以充分混合复合,达到新的复合本发明的中医药。
又譬如,狗骨等动物骨骼药物,为了充分复合复混均匀,加工为不大于10~60目、一般不大于20目的颗粒,然后复混。这样也有利于有效物质的溶出。
又譬如王不留行、车前子之类的细微种子状态的中医药,因为其本身颗粒细小,直接混合就可以达到要求。
实施例13,如实施例11所述的复合复混处理要求,剂型的选择和包装就比较重要。除了根据传统中医药药材,混合复合的难易程度,一般传统饮片的形态和大小,易于充分混合、复合的剂型外。显然颗粒、粉末、袋装剂、袋泡剂,尤其是袋装剂、袋泡剂最符合本发明的要求。
加工颗粒12目以下就比较碎了,不方便销售和使用。如果使用袋剂,用无毒无臭的纤维袋状材料包装是比较好的。包装后的袋剂(袋装剂、袋泡剂),附加说明书等等信息,同时提高了中医药标准化的档次。
而以往袋泡剂包装的颗粒细度常常在40~60目,本发明使用袋剂的直接的和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复混复合均匀右边于销售和使用而设计的,所以根据具体情况袋泡剂包装的中医药其加工颗粒粒度变化范围可以大些。除了原来的袋泡剂主要考虑便于溶出有效物质而加工比较细小(40~60目)外,其颗粒还可以稍大些,譬如在12~60目。为了和传统袋泡剂的衔接,本实施例袋剂给出值在40目左右,即以40目大小的加工颗粒物复合复混后袋装使用,附上说明书介绍使用方法和特点说明等等。
具体的袋装剂、袋泡剂等袋剂技术和生产工艺已有公开成熟的经验可以使用(袁继民等,《现代药物制剂技术》,济南出版社,1992,pp.473-491),本实施例不做详尽和特别描述介绍。
实施例14,中医药复合过程中活性成分的考量和处理。
对于本发明提出的“复合中医药“虽然是“无条件地”“笼统地”基于统计学进行的方案,不需要考虑和考察究竟是什么活性成分或者活性成分的特点,以及不同地点、环境、生态等等会造成什么不同,如何不同等等。但是在某些中医药活性成分已经比较确定、已经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则可以在复合过程中,将目标和考量点集中在活性成分,甚至加权处理,等等。
譬如,根据某些微量元素含量而导致的药性差异。人参和灵芝都被认为其含有的锗元素成分是主要活性物质,因此,在选择和确定复合目标、来源地的过程主要关注该因子情况。分析、研究、关注复合对象的含量和活性情况,并且作为复合方案的依据。
又譬如,次生代谢产物物质是主要活性物质的情况,次生代谢物质种类较多,如甙类、帖和挥发油类、黄酮类、甾类、生物碱类、内酯类、醌类、鞣质、香豆素和木酯素等等。其各有各的药用活性,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确定目标,关注某一因子的情况。如属于双黄酮类的银杏素、异银杏素和白果素等,具有解痉、降压和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那么,对于银杏叶的复合就需要主要考虑和依据此类物质的情况。多数中医药的活性成分、有效成分都是次生代谢产物,所以也就是根据中医药活性成分、有效成分的情况来确定复合方案。例子很多(中医药化学、植物化学等等资料),本专业行业人员可以理解和应用,不多举例。
实施例15,实施过程中多地复合地点的确定和考量。
基于本发明的关键实质是同种多地复合。多地很关键,而且多地范围、环境、自然生态等等条件差异越远、越大越好。
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在效果成本综合平衡、有可能的条件下,尽可以宽泛实施。国际、国内、省内,平原山地,盐碱地、沿海、内陆,南北东西,海陆空,等等不同地理分布、地球化学的区域性、地域性差异等等。
实施例16,数据库及其管理使用软件的建立。
数据库及其软件的建立是一项很重要的实施。因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已经很成熟,使用也很广泛,只要向计算机专业人员提出要求和原则,给出资料数据和要求的功能就可以完成,至于基于什么语言和平台都是成熟可以借鉴的,计算机行业人员的基本知识,所以其具体的技术和方法不作描述和介绍。
本实施例主要给出具体要建立的数据库和软件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1、所有中医药药材分布区和药物名称对应建立数据库;2、广泛搜集和确认地道药材及其分布产地建立数据库;3、中医药集散地分类、分片(地理区域等等角度分类分片)分级(大小规模集散数量等等)建立数据库;4、和中医药分布信息相关的地球化学信息建库,譬如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等等角度;5、药效、活性、成分、化合物等等和中医药药材对应建立数据库;6、加工炮制方法、质量要求标准等等信息建立数据库;7、历史信息、传统信息、实用信息、距离运费等等综合建立数据库;8、实时价格更新数据库。等等。
同时,编辑程序来管理各信息库,其基本功能输入中医药名称及所在地名称,限定范围或否,就会自动给出最佳复合地、复合地数目、药物形态、可供选择的剂型、药效和活性分析排序、复合方案和设计以及成本排序等等,或者系列化的复合方案和设计及其排序,供一切实际需求选择使用。
譬如使用本数据库及其软件,输入中医药名称车前子,所在地是济南,其来源可以是全国范围,界线含量95%,计算机则或会随机给出方案一山东省一份、甘肃一份、广东一份,黑龙江一份4地等份复合。其药物形态为种子器官原形,因为其颗粒小易于混合,所以直接等份复合、混合可得。或方案二江苏省一份、新疆一份、云南一份,内蒙古一份4地等份复合,其药物形态为种子器官原形,因为其颗粒小易于混合,所以直接等份复合、混合可得。并且具体给出具体的集散地和成本及其排序,供决策。或方案三....。等等,尚有许多功能不一一举例。依此类推,供具体选择确定。
实施例17,本发明拟提出的“天然药物学”或者“复合中医药学”成为分支学科,专门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其系统性。
由于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是统计学概念上的对中医药的新认识和新处理,而这种新认识和新处理又是基于地球化学的多样性和不均衡性,生态环境和气象因子等等的多样性和不均衡性,从而导致的中医药药效的多样性和不均衡性。
本实施例的目的就是形成系统性的专门知识,来从系统研究角度降低中医药风险,提高中医药的药效的均衡性和稳定性,通过对多个产地也是多个来源地的同种中医药复合,形成“新的”复合中医药,每一种中医药都有目的地按照一定的规则采用多地来源的同种中医药复合加工而成,从而确保中医药(中草药)质量和稳定。
“天然药物学”或者“复合中医药学”包括概念、认识、理念、方法、原理、原则和过程等等几部分。从自然多样性对中医药多样性的影响的意义和对策、利用等等方面系统加以阐述和讲授。特别介绍如何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利用一切差异导致的天然中医药原料的药效、药性学差异,科学组合、复合,科学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中医药的药效、药性优化、最大化、稳定化、标准化的问题。
天然药物学提出后,加强组织研究,形成系统学科体系架构。以统计学观点,整体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一分门别类研究和给出标准、给出公式等等。
实施例18,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建立新的中医药国家标准和规范。
由于新思想、原则和方法的实施,必然带来新的问题,如何规范和统一新思想、原则和方法的实施,就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最好是国家标准。
在原来中医药标准基础上,特别是要注意新方法的确定复合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如何复合,如何加权,使用量换算,如何标识,如何使用,操作规范等等。
标准的起草需要专门的格式,根据本实施例给出的注意点,对于专业标准起草人员来讲,不会存在问题。不详述。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特征在于从系统角度降低中医药风险,提高中医药的药效的均衡性和稳定性,将多个产地也是多个来源地的同种中医药复合形成为药店出售或者临床使用的“新的”复合中医药的方法,具体到每一种中医药及其使用,都有目的地按照一定的规则采用多地生产、也就是多地来源的同种中医药复合加工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特征在于其多地地点的选择(1)、是根据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随机确定的;(2)、是根据中医药的已知主要药效因素和特性或者道地药材产地及传统理念有针对性、指向性选择确定的。;(3)、(1)和(2)的组合使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特征在于其多地数目的选择是根据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和具体中医药的道地产地情况、数目、分布及特点和该中医药的具体使用特点要求确定的,多地数目≥2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医药也是指中草药,是指一切作为中医药源进入中医药链的物品,特别是各类原料、作为人或者动物使用的中医药、中草药及其产品,具体是(1)、植物药;(2)、动物药;(3)、矿物药;(4)、(1)(2)(3)的复合;(5)、其它来源药资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特征在于原态的或者初步加工的中医药药材形态是易于进行复合、混合处理的饮片、粉末、袋装剂、袋泡剂、各类提取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特征在于中医药产地、来源其多地选择的原则和方法的依据和要求(1)所有道地药材产地和其特征、特点;(2)具有特长、特征,互补性强;(3)地球化学差异、地理地域差异和环境、生态、气候差异大;(4)最大随机性、独立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特征在于复合中医药的针对性可以是已知药性、功能,也或者尚未知药性、功能但具有活性;也或者由于中医药的未知因素尚多,针对性强调的是一切差异导致的药性和功能差异大的中医药和中医药复合,趋向于达到使——“复合样本完代总体”、“一药代表天下”;就本发明的认识、理念、方法、原理、原则和过程,提出“天然药物学”或者“复合中医药学”概念,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或者有针对性地利用一切差异导致的天然中医药原料的药效、药性学差异,科学组合、复合,争取药效、药性优化、最大化、稳定化。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特征在于已知主要药效因素和特性是由于微量元素和/或其它次生代谢和主要代谢产物的类别、药性和含量,通过对不同地域中医药原料的广泛检测确认、评估稳定性,建立数据库,给出其不同药物学、药性学需求和目的前提下的计算设计方法,便于科学组合、批量复合强化,并且在分析所有中草药产地和来源地的化学分析信息、历史经验信息、传统经验信息、实用效果信息基础上,有重点分析情况下选取目标中医药和中医药产地,相对集中后复合集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特征在于在中医药品级一致情况下,采用多地≥2地的复合中医药,其复合比例和使用时的用量(1)等份、等比例复合;(2)人为特别加权处理的非等份、等比例复合;(3)对于复合中医药的用量≥常规原用量,稍大部分不大于常规原用量的1/3。
10.如1所述的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特征在于在上述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经过研究、试验和实践,对常用中医药的复合多地的地点和数目及其复合方案确定下来,而形成固定的复合标准和规范,也就是形成新的中医药标准和规范,系统化地保障中医药药效和降低中医药风险。
全文摘要
一种中医药复合方法,是将多个产地也是多个来源地的同种中医药复合形成为临床使用的“新的”复合中医药的方法,具体到每一种中医药及其使用都有目的地按照一定的规则采用多地生产和来源的同种中医药复合加工而成。目的是从系统角度降低中医药风险,提高中医药的药效的均衡性和稳定性,以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的现代化。
文档编号A61K33/00GK1813815SQ20051010454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8日
发明者辛益群 申请人:山东大学
产品知识
行业新闻
- 专利名称:一种矫正假性近视的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睛保健器具,具体的是一种矫正假性近视的装置。背景技术:假性近视是由于长期看固定焦距的物体,使眼睛的远近集中调节严重不足,导致睫状肌退化,睫状肌的长期退化又导致了眼球的畸型。
- 弹性鸡胸矫治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之弹性鸡胸矫治器含弹力压板和固定绑带。弹力压板含壳体及至少一个弹性机构,在壳体上设有绑带通孔,固定绑带从绑带通孔中穿过后可将弹力压板固定于鸡胸凸起处进行体外矫治。佩戴后,弹性机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
- 专利名称:氨基多糖用于制备治疗或修复皮肤创伤的药物或敷料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氨基多糖,特别是氨基多糖中的羧甲基壳聚糖或羧甲基甲壳素在制备治疗皮肤烧伤、烫伤、皮肤溃疡、皮肤机械创伤等皮肤创伤药物或制备保护和修复皮肤烧伤、烫伤、皮
- 专利名称:地锦草提取物的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脂肪酸合酶原称脂肪酸合成酶,(EC 2. 3. 1. 85, fatty acid synthase,缩写为 FAS),动物体内的脂肪酸合
- 专利名称:注射用盐酸莫西沙星粉针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射用盐酸莫西沙星粉针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莫西沙星是拜耳公司研制的第四代广谱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近年来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药物,也是一
- 专利名称:带有预混药袋的输液瓶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输液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瓶体上固定的带有预混药袋 的输液瓶。背景技术:现有的玻璃输液瓶、塑料输液瓶、自排液输液瓶等输液瓶都只能装输液,在输液时 要混药品都之能在其它药品
- 臭味气体处理的反应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臭味气体处理的反应装置,包括箱体、动力设备区、生物洗涤区和生物过滤区,所述动力设备区设于箱体的左端,生物洗涤区设于动力设备区的右侧,该生物洗涤区包括第一填料承载架和组合式膨胀填料,其中第一填料承载架
- 专利名称:阿魏散痞膏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ー种中成药,更具体地是指ー种用于治疗肿瘤痞块疼痛的黑膏药。背景技术:肝、胆、胃、肺、食道、肠、膀胱、肾等诸脏腑及妇科肿瘤痞块后期病人疼痛难受。阿魏散痞膏中的抗癌活性成分对癌细胞增生具有抑制作
- 可留置胃管肠管的牙垫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留置胃管肠管的牙垫,它包括一固定管状医疗器具的本体,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相连接一面的内凹面,二内凹面构成便于插入
-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亿人为肥胖症患者,而这些肥胖者又成
-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亿人为肥胖症患者,而这些肥胖者又成
-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亿人为肥胖症患者,而这些肥胖者又成
-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亿人为肥胖症患者,而这些肥胖者又成
-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亿人为肥胖症患者,而这些肥胖者又成
-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亿人为肥胖症患者,而这些肥胖者又成
-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亿人为肥胖症患者,而这些肥胖者又成
-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亿人为肥胖症患者,而这些肥胖者又成
-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亿人为肥胖症患者,而这些肥胖者又成
-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亿人为肥胖症患者,而这些肥胖者又成
-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亿人为肥胖症患者,而这些肥胖者又成
-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冻干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肥胖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已经有超过10亿的成年人超重,其中有3亿人为肥胖症患者,而这些肥胖者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