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机,油压机厂家

全国产品销售热线

15588247377

产品分类

您的当前位置:行业新闻>>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制造方法

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制造方法

发布时间:2025-04-30

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输液器还包括至少两个与附加输液瓶连接的附加瓶塞穿刺头,所述附加瓶塞穿刺头与附加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外径比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与附加浮球的内腔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低,且可利用不同接口来连接多个输液瓶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
【专利说明】
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器械类,特别涉及一种换瓶输液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今传统使用的医疗输液器输液方法是把需输入的液体装在一个输液瓶或输液袋中,并将其悬挂在高处,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液体通过输液皮管流入静脉内,流速的大小由安置在皮管上的调速夹进行手工调节。对于现今实用新型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其通过连接多瓶、多管进行换瓶输液,而其他环节则与传统输液方式类似。通过以上多种方法输液,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传统方式,需要输一瓶以上的被输液者需换瓶,而当医疗人员处于繁忙状态之时便无法顾及病人,因此病人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保障;2)传统换瓶输液需要经过手工拆卸等繁琐环节,时间上造成浪费;3)对于现今换瓶输液器装置,其多数为定瓶定量,或为装置复杂、不易控制,无法得到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输液器的装置复杂、安全性能低、成本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低,且可利用不同接口来连接多个输液瓶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输液器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与附加输液瓶连接的附加瓶塞穿刺头,所述附加瓶塞穿刺头与附加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外径比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与附加浮球的内腔连通,所述附加浮力软管上部与所述附加输液软管下部的摩擦阻力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附加浮球的浮力之和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大;
[0006]至少两个附加浮球呈上下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滴斗内,上下相邻两个附加浮球之间的间距比位于上方的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与第一滴斗的内腔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上安装第一流速调节器。
[0008]更进一步,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0009]或者是: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0010]附加浮力软管包括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二浮力软管,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一浮球比所述第二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二浮球高,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制作为真空,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直径设为Rl ;所述输液软管的直径设为R2 ;所述第一滴斗的直径设为R3,其中,R2〈R1〈R3。控制R2与Rl差值足够小,在使用之前使得软管能够附在其连接的输液软管上而不会向下脱落。
[00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是:采用了第一滴斗以及浮力软管的连接作用,使得A, B, C三瓶药液能够以此流出,实现换瓶作用。首先由第一瓶塞穿刺头与外接输液瓶A相连,当第一滴斗中的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时便通过第二瓶塞穿刺头、第三瓶塞穿刺头连接B,C两瓶药液。通气管分别与外接输液瓶A,B,C相连,并利用药液对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浮力作用实现依次换瓶,最后为人体输入药液。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滴斗有三个连接口,并通过制作可以变换为两个、四个、多个,通过连接以符合病人所需;药液对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浮力作用有效的控制了药液的先后流出,使得实现了自动换瓶的作用;进一步,此装置成本低、结构简单、成效显著,能够有效弥补现有输液器的不足之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的结构图。
[0014]图2是第一滴斗的结构图。
[0015]图3是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结构图。
[0016]图4是在第一滴斗中的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功能实现图,其中分为(a)(b) (c) (d)。
[0017]图5是通气管与瓶塞穿刺头的其余组合方法,其中分为(a) (b)
[0018]图6是另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的结构图,其中,12为第一流速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20]参照图1?图6, —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输液器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与附加输液瓶连接的附加瓶塞穿刺头,所述附加瓶塞穿刺头与附加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外径比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与附加浮球的内腔连通,所述附加浮力软管上部与所述附加输液软管下部的摩擦阻力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附加浮球的浮力之和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大;
[0021]至少两个附加浮球呈上下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滴斗内,上下相邻两个附加浮球之间的间距比位于上方的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与第一滴斗的内腔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
[0022]进一步,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上安装第一流速调节器。
[0023]更进一步,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0024]或者是: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0025]附加浮力软管包括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二浮力软管,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一浮球比所述第二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二浮球高,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制作为真空,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直径设为Rl ;所述输液软管的直径设为R2 ;所述第一滴斗的直径设为R3,其中,R2〈R1〈R3。控制R2与Rl差值足够小,在使用之前使得软管能够附在其连接的输液软管上而不会向下脱落。
[0026]本实施例以三瓶输液瓶为例,即A输液瓶,B输液瓶,C输液瓶;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通气管1,第一瓶塞穿刺头2,第二瓶塞穿刺头3,第三瓶塞穿刺头4 ;第一滴斗5,第一输液软管6,第二输液软管7,第三输液软管8,第四输液软管9 ;第一浮力软管10,第二浮力软管11。
[0027]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第二瓶塞穿刺头、第三瓶塞穿刺头、第一滴斗、第一输液软管、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第四输液软管的材料与传统输液器的材料相同。
[0028]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材料与传统输液软管的材料相同,但其为真空且直径略小于传统输液软管。
[0029]参照图2,所述第一滴斗的顶部设有三个连接口 a、b、c,底部有d出口,药液经d流出。其中,a、b、c分别连接第一输液软管、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d连接第四输液软管。其内部还含有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
[0030]参照图3,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各直径大小适宜。所述浮力软管,其直径设为Rl ;所述输液软管,设其直径设为R2 ;所述第一滴斗,其直径设为R3。其中,R2〈R1〈R3,控制R2与Rl差值足够小。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制作为真空。
[0031]参照图4,所述第一浮力软管,设其直径设为R1,长度为Hl ;所述第二浮力软管,设其直径设为R1,高度为H2 ;所述输液软管,其直径设为R3 ;所述第一滴斗,其直径设为R4,高度为H3。(a)图中为A瓶药液最开始流出,第二输液软管与第三输液软管未连接B,C两瓶药液时,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附在第二输液软管与第三输液软管上;而当第一滴斗中的药液达到一定高度时,设此高度为H4,如图4(b),此时已连接B,C两瓶药液,但由于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堵住B,C两瓶药液流出的出口,所以B,C两瓶药液不能流出。
[0032]其中,H4+HDH3, H4+H2>H3,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出口被堵住,B,C两瓶药液无法流出。
[0033]而当A瓶药液快用完时,第一浮力软管脱落,B瓶药液便开始流出,原理如图4 (C)。
[0034]其中,H4+H1〈H3,H4+H2>H3,第二输液软管流通,但第三输液软管出口被堵住,所以B瓶药液流出,C瓶药液仍然被堵住。
[0035]同理,当B瓶药液快用完之时,第二浮力软管脱落,C瓶药液便开始流出,原理如图4(d)。
[0036]其中,H4+H1〈H3,H4+H2〈H3,第三输液软管流通,C瓶药液开始流出。
[0037]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脱落之后便无法直立,所以在后续药液滴入第一滴斗后,由于药液面上升不会堵住出口。
[0038]参照图5,除了上述将通气管与瓶塞穿刺头相分离的方案,也即是通气管与瓶塞穿刺头不属于同一根管道,图5提供了另一种组合方法,其将通过通气管与瓶塞穿刺头的组合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a)图为整体组合结构图,(b)图为通气孔的结构图,外界空气通过通气孔进入到输液瓶内从而使液体流出。
[0039]进一步,第一滴斗的设计。滴斗由三个接口来连接、控制药液的进入,再由一个出口连接下一个结构,其中,三个接口分别连接输液软管,从而使得A,B, C三瓶药液能够通过接口到达第一滴斗。
[0040]再进一步,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的设计。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设计为真空,且顶部为软管,底部为球体。所述浮力软管,其直径设为R1,所述输液软管,设其直径设为R2 ;所述滴斗,其直径设为R3。
[0041]其中,R2〈R1〈R3,控制R2与Rl差值足够小,在使用时使得软管能够附在其连接的输液软管上而不会与容器一起向下脱落,而当药液流至浮力软管之后,使得由于药液流至输液软管而不能留出时,便产生水柱,由水柱的压力作用将浮力软管脱离吸附作用而在输液软管里自由移动。当满足一定条件时,浮力软管便向下脱落。
[0042]更进一步,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与第一滴斗的控制作用。所述第一浮力软管,设其长度为Hl ;所述第二浮力软管,设其高度为H2,所述第一滴斗,设其高度为H3。最开始,A瓶药液流出,而B,C两瓶药液在开始时被浮力软管堵住。
[0043]其中,H4+HDH3,H4+H2>H3,由于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为真空,所以药液能够使其浮在液面上,而浮力软管的一部分仍在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出口里,所以出口被堵住,从而使B, C两瓶药液无法流出。
[0044]而当A瓶药液快用完时,第一浮力软管脱落,B瓶药液便开始流出。
[0045]其中,H4+H1〈H3,H4+H2>H3,同理,由于药液对第二浮力软管的浮力作用使得第二浮力软管有一部分仍在第三输液软管的出口处,但第二输液软管流通,所以B瓶药液流出,C瓶药液仍然被堵住。
[0046]同理,当B瓶药液快用完之时,第二浮力软管脱落,C瓶药液便开始流出。
[0047]其中,H4+H1〈H3,H4+H2〈H3,第三输液软管流通,C瓶药液开始流出。
[0048]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脱落之后便无法直立,所以在后续药液滴入第一滴斗后,由于药液面上升不会堵住出口。
[004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和A输液瓶相连,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与第二输液软管和B输液瓶相连,所述第三瓶塞穿刺头与第三输液软管和C输液瓶相连,所述第一滴斗与第一输液软管、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第四输液软管相连,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输液软管相连,所述第二浮力软管与第三输液软管相连。
[0050]首先,医护人员将I与所准备的药瓶A连接,待5中的药液面恒定时,通过2、3、4连接药瓶B,C,A、B、C药瓶分别连接6、7、8,其中,6、7、8连接包含10、11的5,再经过5的出口连接9,药液再经9输出。
[0051]其中,A中药液流入第一滴斗时并达到一定药液面高度时,再连接B,C两瓶药液,但B,C两瓶中药液被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堵住而不能流出。所以,A中药液逐渐流出至第一滴斗、第四输液软管,再经第四输液软管与其他环节到达人体静脉。所述第一浮力软管,其长度为Hl ;所述第二浮力软管,其高度为H2,所述第一滴斗,其高度为H3。
[0052]其中,H4+H1>H3, H4+H2>H3, H2>H1,由于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为真空,所以药液能够使其浮在液面上,而浮力软管的一部分仍在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出口里,所以出口被堵住,从而使B,C两瓶药液无法流出。
[0053]而当A瓶药液快用完时,第一浮力软管脱落,B瓶药液便开始流出。
[0054]其中,H4+H1〈H3,H4+H2>H3,同理,由于药液对第二浮力软管的浮力作用使得第二浮力软管有一部分仍在第三输液软管的出口处,但第二输液软管流通,所以B瓶药液流出,C瓶药液仍然被堵住。
[0055]同理,当B瓶药液快用完之时,第二浮力软管脱落,C瓶药液便开始流出。
[0056]其中,H4+H1〈H3,H4+H2〈H3,第三输液软管流通,C瓶药液开始流出。
[0057]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脱落之后便无法直立,所以在后续药液滴入第一滴斗后,由于药液面上升不会堵住出口。
[0058]为满足病人所需,可充分利用第一滴斗所设立的接口,在制作之时可通过设立多个接口,从而可通过这些接口以连接多瓶溶液,再实现自动换瓶。
[0059]药液最后都将经过第四输液软管,在流经传统的输液环节,如流速调节器、药液过滤器、静脉针,最后进入人体静脉,实现对病人的治疗。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与附加输液瓶连接的附加瓶塞穿刺头,所述附加瓶塞穿刺头与附加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外径比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与附加浮球的内腔连通,所述附加浮力软管上部与所述附加输液软管下部的摩擦阻力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附加浮球的浮力之和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大; 至少两个附加浮球呈上下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滴斗内,上下相邻两个附加浮球之间的间距比位于上方的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与第一滴斗的内腔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上安装第一流速调节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附加浮力软管包括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二浮力软管,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一浮球比所述第二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二浮球高,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制作为真空,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直径设为Rl ;所述输液软管的直径设为R2 ;所述第一滴斗的直径设为R3,其中,R2<R1<R3<,
【文档编号】A61M5/14GK204121505SQ201420301787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6日
【发明者】洪榛, 冯艺潇, 谷天行 申请人:谷天行

  • 一种呼吸辅助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辅助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安装有伸缩气囊,伸缩气囊一端设有弧形胸垫,伸缩气囊上设置有自动调压泵,伸缩气囊侧部设有约束带;氧气管活动固定于固定板的中部表面,氧气
  • 静脉留置针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脉留置针,其包括:软管座、针座、卡座、输液针以及弹片;交叉设置的弹片的相互连接的一侧开设有通孔,输液针的尾部固定于针座上,输液针靠近其针头的侧面上形成有位置相对的凸起;通孔的孔径大于输液针
  • 专利名称:一种健骨止痛药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配方及其制备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健骨止痛药膏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骨质增生、腰椎疼痛、跌打损伤、腰椎键盘突出等症为骨科临床上常见病,这些病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目前药物治疗
  • 专利名称:T-细胞介导的疾病的治疗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使用某些二酮哌嗪类来治疗T-细胞介导的疾病和抑制T-细胞的激活。本发明也涉及包含某些二酮哌嗪类的药物组合物并且涉及合成二酮哌嗪类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制备蛋白和肽的改良药物组合物
  • 专利名称:B超耦合剂的涂抹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B超耦合剂的涂抹装置。背景技术:B超探头是B超诊断仪的主要部件,B超诊断仪在使用前首先要在探头或被检查者的皮肤上涂抹一层耦合剂,现有的耦合剂涂抹方式是直接将耦合剂从耦合剂瓶
  • 专利名称:Houttuynoid E在治疗胆管癌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化合物Houttuynoid E的新用途,尤其涉及Houttuynoid E在制备抗胆管癌药物中的应用。背景技术:癌症是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剂。背景技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类风湿症
  • 专利名称:一种双腔袋包装的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及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颅脑外伤、慢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的药物,特别是双腔袋包装的盐酸赖氨酸注射液。背景技术:赖氨酸是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进人体
  • 专利名称:气味控制组合物及制品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关于特别适用于诸如月经带、尿布、绷带、成人失禁外套等制品中的气味控制剂。这种气味控制剂是用来对付范围较宽的一些散发气味的物质,包括酸臭的“氨型”气味。文献中已知有一种类繁多的吸收结构
  • 充气式下泪道扩张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充气式下泪道扩张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扩张器的牵引线(1),牵引线之后为粗大的管状空腔,充气后可扩张下泪道的扩张器(2),之后变成细小管状的充气管(3),充气管末端为可闭式充气阀(4)。本实用
  • 专利名称:一种感冒清热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不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更具体是涉及一种感冒清热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 原制剂感冒清热颗粒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作用,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的治疗,效果
  • 专利名称:一种补骨中药散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补骨中药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背景技术:骨,即骨骼,指人或动物肢体中坚硬的组织部分,倘若骨骼受损,必定受害于身心,现如今,骨头缺血坏死,骨不连、各种骨折的疾病时常发生,
  • 专利名称:保健口香糖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保健品,特别属于保健口香糖。背景技术:有调查显示,中国人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全国各地的龋齿率为49. 88%。由于许多人的口腔保健意识薄弱,90%以上的龋齿患者尚未进行过正规的口腔检查和治
  • 专利名称:罗哌卡因在具有最小运动神经阻断的止痛作用的药物制造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低浓度的药用罗哌卡因盐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该制剂用于减轻手术和分娩后的疼痛。发明背景手术后疼痛的减轻一直是近代手术中的一个问题。据新公开的研究
  • 颈椎牵引椅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椎牵引椅,包括椅子本体,所述的椅子本体的靠背上固定设有一L形牵引杆,在所述的L形牵引杆的两个端部均设有一过渡滚轮,在所述的椅子本体的一侧设有手动收卷装置,所述的手动收卷装置与两个所述的过渡
  • 专利名称:陶土材料、陶瓷材料以及玻璃材料在制备牛、猪或其他哺乳动物肺表面活性提取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无机材料,包括陶土材料、陶瓷材料以及玻璃材料在制备牛、猪或其他哺乳动物肺表面活性提取物中的用途。背景技术:牛、猪或其他哺
  • 一种内科病人按摩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科病人按摩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罩体,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端盖,所述壳体内靠近上端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壳体内位于主动锥齿轮
  • 专利名称:股骨头搔刮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进一步是用于治疗股骨头的股骨头搔刮器。背景技术:在股骨头囊变、坏死早期,多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骨髓或松质骨移植,从而来填充股骨头内的囊变,改善股骨头内的微循环,重建股骨头内的生理
  • 专利名称:一种针头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透析器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生产穿刺针的一种针头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透析器俗称人工肾,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进行血液透析,可以适当延长患者的寿命。透析器通常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
  • 一种便携式自动急救呼吸罩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自动急救呼吸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上部与气囊机构相连接,所述罩体中部设置呼吸管,所述罩体表面设置单向阀A;采用单向阀进行隔离使得其在进行吸氧的时候,不会将空气吸入,也避
  • 下肢穿戴式助行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下肢穿戴式助行器,涉及下肢助行设备。设有大腿环抱片、大腿环抱片魔术贴、大腿轴向支撑杆、膝关节可调整关节、小腿轴向支撑杆、小腿环抱片、小腿环抱片魔术贴、主支撑杆;所述大腿环抱片用于环抱大腿,大腿环抱片上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