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最新文章
- 一种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医疗输液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 烧伤、疮疡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可注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 蓖麻子在制备与性有关的疾病药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 新生儿辅助呼吸头罩的制作方法
- 一种新颖的莫匹罗星软膏剂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 一种酚麻美敏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妇康宁片的制备方法
- 新型腰肌劳损康复器的制造方法
- 一种新型便携式护理用皮肤消毒器的制造方法
- 一种调控牙齿轴倾角的高分子正畸牙套的制作方法
- 手动真空抽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药丸的制作方法
- 一种气压插嘴带压力标尺的血压计的制作方法
- 一种治疗产后恶露不尽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可爬楼梯轮椅的制作方法
- 一种用于治疗鼻腔炎症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新型无针通路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
- 一次性无菌人流组织收集器的制造方法
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制造方法
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输液器还包括至少两个与附加输液瓶连接的附加瓶塞穿刺头,所述附加瓶塞穿刺头与附加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外径比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与附加浮球的内腔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低,且可利用不同接口来连接多个输液瓶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
【专利说明】
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器械类,特别涉及一种换瓶输液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今传统使用的医疗输液器输液方法是把需输入的液体装在一个输液瓶或输液袋中,并将其悬挂在高处,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液体通过输液皮管流入静脉内,流速的大小由安置在皮管上的调速夹进行手工调节。对于现今实用新型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其通过连接多瓶、多管进行换瓶输液,而其他环节则与传统输液方式类似。通过以上多种方法输液,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传统方式,需要输一瓶以上的被输液者需换瓶,而当医疗人员处于繁忙状态之时便无法顾及病人,因此病人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保障;2)传统换瓶输液需要经过手工拆卸等繁琐环节,时间上造成浪费;3)对于现今换瓶输液器装置,其多数为定瓶定量,或为装置复杂、不易控制,无法得到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输液器的装置复杂、安全性能低、成本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低,且可利用不同接口来连接多个输液瓶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输液器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与附加输液瓶连接的附加瓶塞穿刺头,所述附加瓶塞穿刺头与附加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外径比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与附加浮球的内腔连通,所述附加浮力软管上部与所述附加输液软管下部的摩擦阻力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附加浮球的浮力之和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大;
[0006]至少两个附加浮球呈上下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滴斗内,上下相邻两个附加浮球之间的间距比位于上方的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与第一滴斗的内腔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上安装第一流速调节器。
[0008]更进一步,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0009]或者是: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0010]附加浮力软管包括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二浮力软管,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一浮球比所述第二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二浮球高,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制作为真空,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直径设为Rl ;所述输液软管的直径设为R2 ;所述第一滴斗的直径设为R3,其中,R2〈R1〈R3。控制R2与Rl差值足够小,在使用之前使得软管能够附在其连接的输液软管上而不会向下脱落。
[00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是:采用了第一滴斗以及浮力软管的连接作用,使得A, B, C三瓶药液能够以此流出,实现换瓶作用。首先由第一瓶塞穿刺头与外接输液瓶A相连,当第一滴斗中的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时便通过第二瓶塞穿刺头、第三瓶塞穿刺头连接B,C两瓶药液。通气管分别与外接输液瓶A,B,C相连,并利用药液对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浮力作用实现依次换瓶,最后为人体输入药液。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滴斗有三个连接口,并通过制作可以变换为两个、四个、多个,通过连接以符合病人所需;药液对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浮力作用有效的控制了药液的先后流出,使得实现了自动换瓶的作用;进一步,此装置成本低、结构简单、成效显著,能够有效弥补现有输液器的不足之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的结构图。
[0014]图2是第一滴斗的结构图。
[0015]图3是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结构图。
[0016]图4是在第一滴斗中的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功能实现图,其中分为(a)(b) (c) (d)。
[0017]图5是通气管与瓶塞穿刺头的其余组合方法,其中分为(a) (b)
[0018]图6是另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的结构图,其中,12为第一流速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20]参照图1?图6, —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输液器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与附加输液瓶连接的附加瓶塞穿刺头,所述附加瓶塞穿刺头与附加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外径比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与附加浮球的内腔连通,所述附加浮力软管上部与所述附加输液软管下部的摩擦阻力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附加浮球的浮力之和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大;
[0021]至少两个附加浮球呈上下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滴斗内,上下相邻两个附加浮球之间的间距比位于上方的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与第一滴斗的内腔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
[0022]进一步,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上安装第一流速调节器。
[0023]更进一步,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0024]或者是: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0025]附加浮力软管包括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二浮力软管,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一浮球比所述第二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二浮球高,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制作为真空,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直径设为Rl ;所述输液软管的直径设为R2 ;所述第一滴斗的直径设为R3,其中,R2〈R1〈R3。控制R2与Rl差值足够小,在使用之前使得软管能够附在其连接的输液软管上而不会向下脱落。
[0026]本实施例以三瓶输液瓶为例,即A输液瓶,B输液瓶,C输液瓶;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通气管1,第一瓶塞穿刺头2,第二瓶塞穿刺头3,第三瓶塞穿刺头4 ;第一滴斗5,第一输液软管6,第二输液软管7,第三输液软管8,第四输液软管9 ;第一浮力软管10,第二浮力软管11。
[0027]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第二瓶塞穿刺头、第三瓶塞穿刺头、第一滴斗、第一输液软管、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第四输液软管的材料与传统输液器的材料相同。
[0028]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材料与传统输液软管的材料相同,但其为真空且直径略小于传统输液软管。
[0029]参照图2,所述第一滴斗的顶部设有三个连接口 a、b、c,底部有d出口,药液经d流出。其中,a、b、c分别连接第一输液软管、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d连接第四输液软管。其内部还含有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
[0030]参照图3,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各直径大小适宜。所述浮力软管,其直径设为Rl ;所述输液软管,设其直径设为R2 ;所述第一滴斗,其直径设为R3。其中,R2〈R1〈R3,控制R2与Rl差值足够小。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制作为真空。
[0031]参照图4,所述第一浮力软管,设其直径设为R1,长度为Hl ;所述第二浮力软管,设其直径设为R1,高度为H2 ;所述输液软管,其直径设为R3 ;所述第一滴斗,其直径设为R4,高度为H3。(a)图中为A瓶药液最开始流出,第二输液软管与第三输液软管未连接B,C两瓶药液时,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附在第二输液软管与第三输液软管上;而当第一滴斗中的药液达到一定高度时,设此高度为H4,如图4(b),此时已连接B,C两瓶药液,但由于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堵住B,C两瓶药液流出的出口,所以B,C两瓶药液不能流出。
[0032]其中,H4+HDH3, H4+H2>H3,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出口被堵住,B,C两瓶药液无法流出。
[0033]而当A瓶药液快用完时,第一浮力软管脱落,B瓶药液便开始流出,原理如图4 (C)。
[0034]其中,H4+H1〈H3,H4+H2>H3,第二输液软管流通,但第三输液软管出口被堵住,所以B瓶药液流出,C瓶药液仍然被堵住。
[0035]同理,当B瓶药液快用完之时,第二浮力软管脱落,C瓶药液便开始流出,原理如图4(d)。
[0036]其中,H4+H1〈H3,H4+H2〈H3,第三输液软管流通,C瓶药液开始流出。
[0037]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脱落之后便无法直立,所以在后续药液滴入第一滴斗后,由于药液面上升不会堵住出口。
[0038]参照图5,除了上述将通气管与瓶塞穿刺头相分离的方案,也即是通气管与瓶塞穿刺头不属于同一根管道,图5提供了另一种组合方法,其将通过通气管与瓶塞穿刺头的组合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a)图为整体组合结构图,(b)图为通气孔的结构图,外界空气通过通气孔进入到输液瓶内从而使液体流出。
[0039]进一步,第一滴斗的设计。滴斗由三个接口来连接、控制药液的进入,再由一个出口连接下一个结构,其中,三个接口分别连接输液软管,从而使得A,B, C三瓶药液能够通过接口到达第一滴斗。
[0040]再进一步,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的设计。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设计为真空,且顶部为软管,底部为球体。所述浮力软管,其直径设为R1,所述输液软管,设其直径设为R2 ;所述滴斗,其直径设为R3。
[0041]其中,R2〈R1〈R3,控制R2与Rl差值足够小,在使用时使得软管能够附在其连接的输液软管上而不会与容器一起向下脱落,而当药液流至浮力软管之后,使得由于药液流至输液软管而不能留出时,便产生水柱,由水柱的压力作用将浮力软管脱离吸附作用而在输液软管里自由移动。当满足一定条件时,浮力软管便向下脱落。
[0042]更进一步,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与第一滴斗的控制作用。所述第一浮力软管,设其长度为Hl ;所述第二浮力软管,设其高度为H2,所述第一滴斗,设其高度为H3。最开始,A瓶药液流出,而B,C两瓶药液在开始时被浮力软管堵住。
[0043]其中,H4+HDH3,H4+H2>H3,由于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为真空,所以药液能够使其浮在液面上,而浮力软管的一部分仍在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出口里,所以出口被堵住,从而使B, C两瓶药液无法流出。
[0044]而当A瓶药液快用完时,第一浮力软管脱落,B瓶药液便开始流出。
[0045]其中,H4+H1〈H3,H4+H2>H3,同理,由于药液对第二浮力软管的浮力作用使得第二浮力软管有一部分仍在第三输液软管的出口处,但第二输液软管流通,所以B瓶药液流出,C瓶药液仍然被堵住。
[0046]同理,当B瓶药液快用完之时,第二浮力软管脱落,C瓶药液便开始流出。
[0047]其中,H4+H1〈H3,H4+H2〈H3,第三输液软管流通,C瓶药液开始流出。
[0048]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脱落之后便无法直立,所以在后续药液滴入第一滴斗后,由于药液面上升不会堵住出口。
[004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和A输液瓶相连,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与第二输液软管和B输液瓶相连,所述第三瓶塞穿刺头与第三输液软管和C输液瓶相连,所述第一滴斗与第一输液软管、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第四输液软管相连,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输液软管相连,所述第二浮力软管与第三输液软管相连。
[0050]首先,医护人员将I与所准备的药瓶A连接,待5中的药液面恒定时,通过2、3、4连接药瓶B,C,A、B、C药瓶分别连接6、7、8,其中,6、7、8连接包含10、11的5,再经过5的出口连接9,药液再经9输出。
[0051]其中,A中药液流入第一滴斗时并达到一定药液面高度时,再连接B,C两瓶药液,但B,C两瓶中药液被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堵住而不能流出。所以,A中药液逐渐流出至第一滴斗、第四输液软管,再经第四输液软管与其他环节到达人体静脉。所述第一浮力软管,其长度为Hl ;所述第二浮力软管,其高度为H2,所述第一滴斗,其高度为H3。
[0052]其中,H4+H1>H3, H4+H2>H3, H2>H1,由于第一浮力软管与第二浮力软管为真空,所以药液能够使其浮在液面上,而浮力软管的一部分仍在第二输液软管、第三输液软管出口里,所以出口被堵住,从而使B,C两瓶药液无法流出。
[0053]而当A瓶药液快用完时,第一浮力软管脱落,B瓶药液便开始流出。
[0054]其中,H4+H1〈H3,H4+H2>H3,同理,由于药液对第二浮力软管的浮力作用使得第二浮力软管有一部分仍在第三输液软管的出口处,但第二输液软管流通,所以B瓶药液流出,C瓶药液仍然被堵住。
[0055]同理,当B瓶药液快用完之时,第二浮力软管脱落,C瓶药液便开始流出。
[0056]其中,H4+H1〈H3,H4+H2〈H3,第三输液软管流通,C瓶药液开始流出。
[0057]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脱落之后便无法直立,所以在后续药液滴入第一滴斗后,由于药液面上升不会堵住出口。
[0058]为满足病人所需,可充分利用第一滴斗所设立的接口,在制作之时可通过设立多个接口,从而可通过这些接口以连接多瓶溶液,再实现自动换瓶。
[0059]药液最后都将经过第四输液软管,在流经传统的输液环节,如流速调节器、药液过滤器、静脉针,最后进入人体静脉,实现对病人的治疗。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包括与第一输液瓶连接的第一瓶塞穿刺头,所述第一瓶塞穿刺头与第一输液软管连通,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与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一入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与附加输液瓶连接的附加瓶塞穿刺头,所述附加瓶塞穿刺头与附加输液软管上部连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滴斗的上部第二入口连通,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伸入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下部,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外径比所述附加输液软管的内径大,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一滴斗的内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的下部与附加浮球的内腔连通,所述附加浮力软管上部与所述附加输液软管下部的摩擦阻力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小,所述摩擦阻力与附加浮球的浮力之和比所述附加浮力软管和附加浮球的组合重力大; 至少两个附加浮球呈上下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滴斗内,上下相邻两个附加浮球之间的间距比位于上方的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与第一滴斗的内腔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最下面的附加浮球所在附加浮力软管的上部高度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液软管上安装第一流速调节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并排设置的通气管和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一通液管,所述第一通液管与第一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二瓶塞穿刺头包括第二通液管,所述第二通液管与第二输入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通液管的下部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管与大气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浮力原理的换瓶输液器装置,其特征在于:附加浮力软管包括第一浮力软管和第二浮力软管,所述第一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一浮球比所述第二浮力软管下端的第二浮球高,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制作为真空,所述第一浮力软管、第二浮力软管的直径设为Rl ;所述输液软管的直径设为R2 ;所述第一滴斗的直径设为R3,其中,R2<R1<R3<,
【文档编号】A61M5/14GK204121505SQ201420301787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6日
【发明者】洪榛, 冯艺潇, 谷天行 申请人:谷天行
产品知识
行业新闻
- 专利名称: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具体地,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药物中的应用。背景技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
- 专利名称:新型眼药水瓶盖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盖,尤其是一种新型眼药水瓶盖。 背景技术:眼药水是眼科疾病最常用的药物剂型之一,对于许多眼病,眼药水都有直接、快捷的治疗作用。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条件的改变,用眼的时间越来
- 专利名称::用于治疗骨疾病的gdf-9bmp-15调节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领域:涉及GDF-9和BMP-15调节剂在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例如骨质疏松、骨质减少、骨软化、骨营养不良和骨折。背景技术::转化生长因子-P(TGF-
- 专利名称:便捷口腔观察镜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便捷口腔观察镜。背景技术: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口腔内检查时,需要借助光线进行操作,这就需要病人头部来回调整、晃动来配合检查,这样操作十分麻烦、费时
- 专利名称:一种踏板折转机构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踏板折转机构。背景技术:对于轮椅等一些特殊用途的座椅上往往要求其上的脚踏板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这些起来,最好是结构简单、易操作,以最大限度地方便于使用者。发明内容本发明的是提供一种结构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背景技术:痞满是以病人自觉胃部胞胀、胀满或胀痛不适,伴食少纳呆,嗳气,大便溏或排便不爽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肠胃
- 专利名称:足疗健身珍珠垫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底按摩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工具。背景技术:脚底按摩法是既古老又崭新的医术。它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无损伤医学范畴的自然疗法,既可保健强体,又能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脚底按
- 专利名称:过敏灵滴鼻液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滴鼻液。 背景技术:目前用于治疗鼻腔疾病的外用药大都含有抗生素和抗过敏药物,长期使用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以及患者对抗过敏药物的依赖。因此,此类药物无一例外地被严格禁止长期使用。口服
- 一种led紫外光杀菌灯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LED紫外光杀菌灯,包括连接座、固定设置在连接座上的灯体以及设置在灯体内的发光光源,发光光源包括UVC半导体驱动板、UVC半导体、反光板、LED驱动电路板、LED灯珠、透光窗口以
-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护理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护理的药物。背景技术:消化性溃疡指胃肠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过粘膜肌层的组织损伤。溃疡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胃及
- 一种腹腔穿刺引流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穿刺引流器,包括穿刺针(10)、橡胶连接管(20)、开关(30)、负压球囊(40),穿刺针(10)与橡胶连接管(20)一端密封连接,橡胶连接管(20)的另一端与负压球囊(40)
- 远红外线治疗旋脊保健床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远红外线治疗旋脊保健床,包括床体和支撑床体的底座,所述床体的两侧边缘之间横向悬挂有若干个托板,所述床体的尾部设有摇摆装置,其头部和中部分别设有颈曲复位枕和腰曲复位枕,所述底座内设有
- 专利名称:形貌可控侧基带有苯环的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微球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材料的静电喷射领域,具体涉及侧基带有苯环的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 的微球的制备过程的形貌调控方法。背景技术:侧基带有苯环的氨基酸酯取代聚膦腈因其优异的物理性能、
- 专利名称:一种中药材干燥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材的干燥方法技术领域。背景技术:目前贵重药材冬虫夏草、蛹虫草(北虫草)、金蝉花(也称大虫草)、各类花粉干燥时,由于各种有效成分的温敏性,温度过高将影响和破坏有效成分(或营养成分),所以干燥
- 专利名称:一种风湿性关节炎膏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外用中药药膏制备方法,具体地讲是一种风湿性关节炎膏药制备方法。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膏药止痛慢,贴服时间短,对过敏性皮肤要求很严。发明内容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
- 专利名称:一种甘氨酰-l-酪氨酸药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甘氨酰-L-酪氨酸药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本制剂由甘氨酰-L-酪氨酸组成。本发明涉及这种制剂的处方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20世纪30年代Robe
- 专利名称:美白嫩肤奶膏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确切地说是ー种专用于护理人体皮肤、改善人体皮肤性 能的美白嫩肤奶膏。背景技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人体皮肤护理奶膏,普遍存在如下缺点①效果差,用质量较 低的乳化剂加些油脂类化合物
- 一次性新型眼科手术洞巾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新型眼科手术洞巾,包括手术巾体,及位于手术巾体中间的手术洞孔,及设于手术洞孔处的透明膜,及设于手术洞孔另一侧的集液袋,集液袋通过导液条与透明膜连接,所述手术巾体的上下两面
- 专利名称:裸花紫珠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指裸花紫珠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更具体的说,裸花紫珠提取物在制备抑菌、止血、镇痛、收敛的药物的应用以及在制备牙膏、口胶、漱口水、口香喷雾剂、含片等口腔清洁用品中的应
- 专利名称:多潘立酮滴丸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胃肠促动力作用,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涉及以多潘立酮为原料制备而成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口服制剂。背景技术: 多潘立酮(domperidone)
- 专利名称:新的抗抑郁剂的制法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式(Ⅰ)的新化合物及其酸加成盐和它们的制备方法, 式中R1为C1-C3亚烷基,n、p、q各独立地为0、1或2,Y、X各独立地代表低级烷基、低级烷氧基、羟基、CF3、卤素、或当p或q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