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最新文章
- 具杀菌消炎保健功能的卫生巾药剂及制备方法
- 一种抗青光眼手术中所用防术后巩膜瓣粘连的器材的制作方法
- 新型康复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 盐酸美金刚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 辅助戒毒的中药组合物和含有该组合物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 排石饮的制作方法
- 一体化人体健康测量的制造方法
- 一种超声波经皮透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 胃部结核菌提取检验桌的制作方法
- 一种蒸汽热敷式内科诊疗装置制造方法
- 一种食道oct系统的制作方法
- 2-苄基取代苯并呋喃—咪唑盐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新型儿科喂药器的制造方法
- 一种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 医用采血管的制作方法
- 一种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药物或保健食品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 防冻疮蛇油擦剂的制作方法
- 烧烫伤胶的生产方法
- 输液药瓶液位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 一种防治神经衰弱的奶茶的制作方法
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尿布,该一次性尿布具有包括固定部(27)、抓手部(29)以及中间部(28)的固定带(21);抓手部(29)具有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二固定器具(26),抓手部(29)以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二固定器具(26)处于内侧的方式折回;在中间部(28)上,在折回后的抓手部(29)的前后方向(y)的两侧以与折回后的抓手部(29)分开的方式设置有第一粘合部(33);中间部(28)以折回后的抓手部(29)处于内侧的方式在第二折痕(32)处折回,从而用第一粘合部(33)将中间部(28)临时固定于尿布主体(2),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使用前恰当地维持固定带的折叠状态的一次性尿布。
【专利说明】一次性尿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尿布,具体地,涉及设置有固定带的开放型的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在尿布主体上安装有固定带的开放型(带型)的一次性尿布。在有些情况下,这样的一次性尿布会在尿布使用前将固定带折叠,以使固定带不成为障碍。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一次性尿布,该一次性尿布为在尿布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有固定带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固定带具有:固定部,其形成于带基材的一端,并被安装于尿布主体;抓手部,其形成于带基材的另一端;中间部,其位于固定部和抓手部之间;抓手部具有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第二固定器具以与第一固定器具分开的方式设置于比第一固定器具更靠近尿布主体侧的位置;固定带以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处于内侧的方式使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折回,并且,在形成于中间部的第二折痕处使折回后的抓手部处于内侧地进一步折回;固定带于在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处于折回后的状态下,利用设置在中间部的粘合部使固定带临时固定于尿布主体。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 153816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5]在上述那样的开放型的一次性尿布中,优选在使用前为了使操作性良好而恰当地维持固定带的折叠状态。在这点上,优选固定带在尿布的使用前不容易解除折叠后的状态。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用前恰当地维持固定带的折叠状态的一次性尿布。
[0006]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尿布具有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在尿布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形成于带基材的一端,并安装在所述尿布主体上;抓手部,该抓手部形成于所述带基材的另一端;中间部,该中间部位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抓手部之间,所述抓手部包括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该第二固定器具以与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分开的方式设置在比所述第一固定器具更靠近尿布主体侧的位置,所述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以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处于内侧的方式折回,该第一折痕形成于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和所述第二固定器具之间,在所述中间部上设置有第一粘合部,所述第一粘合部在所述折回后的抓手部的所述前后方向的两侧,并以与所述折回后的抓手部分开的方式设置,所述中间部以使所述折回后的抓手部处于内侧的方式在第二折痕处折回,从而通过所述第一粘合部将所述中间部临时固定于所述尿布主体,该第二折痕形成在比所述折回后的抓手部的顶端更靠近所述尿布主体侧的位置。
[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尿布中,固定带的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折回,并且固定带的中间部在第二折痕处折回,在中间部上,在折回后的抓手部的前后方向的两侧以与折回后的抓手部分开的方式设置有第一粘合部,利用第一粘合部将中间部和尿布主体临时固定。因此,固定带即使在中间部和折回后的抓手部之间的台阶部分产生变形,也能够由第一粘合部和折回后的抓手部分开的部分吸收由该变形产生的力,第一粘合部的临时固定不容易被解除。
[0008]优选第一粘合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沿着宽度方向排列地设置有多个。通过这样设置第一粘合部,固定带的折回后的抓手部的前后方向的两侧被临时固定在宽度方向上较大的范围内,第一粘合部的临时固定不容易意外被解除。
[0009]优选的是在所述中间部上设置有第二粘合部,该第二粘合部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比所述折回后的抓手部的顶端更靠近所述尿布主体侧的位置,所述中间部在所述第二折痕处折回,从而用所述第一粘合部和所述第二粘合部将所述中间部临时固定于所述尿布主体。只要这样设置第二粘合部,抓手部在折回后的状态下容易被恰当地保持在中间部和尿布主体之间。其结果,容易在尿布的使用前维持固定带折叠后的状态。
[0010]优选第二粘合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设置在中间部的前后方向的整体上。只要这样设置第二粘合部,能够将中间部更稳定地临时固定于尿布主体。
[0011]优选的是,在所述抓手部上设置有第三粘合部,该第三粘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和所述第一折痕之间,所述抓手部在所述第一折痕处折回,从而通过所述第三粘合部将所述抓手部临时固定于所述中间部。只要这样在抓手部上设置有第三粘合部,在尿布的使用前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不容易意外地与其他部件接合,以利于尿布的操作性。另外,利用第三粘合部来保持第一折痕处的折回,因此,恰当地维持将固定带折叠后的状态。
[0012]所述第三粘合部在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和所述第一折痕之间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宽度方向排列地设置有多个。通过这样设置第三粘合部,折回后的抓手部被临时固定于中间部的宽度方向上的较大的范围内,折回后的抓手部相对于中间部的上浮变小,容易防止第一粘合部的临时固定被意外解除。
[0013]优选所述带基材为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508?2以上的无纺布。只要带基材这样构成,带基材就具有充分的刚性,带基材不容易变形,因此,固定带的临时固定不容易被意外解除。另外,优选固定器具由尼龙搭扣或者粘合带构成。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尿布中,固定带的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折回,并且,固定带的中间部在第二折痕处折回,在中间部上,在折回后的抓手部的前后方向的两侧以与折回后的抓手部分开的方式设置有第一粘合部,利用第一粘合部将中间部和尿布主体临时固定。因此,固定带即使在中间部和折回后的抓手部之间的台阶部分产生变形,也能够利用第一粘合部和折回后的抓手部分开的部分吸收由该变形产生的力,第一粘合部的临时固定不容易被解除。因此,在尿布的使用前恰当地维持固定带的折叠状态,提高尿布的操作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表示从顶片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尿布的俯视图。
[0016]图2表示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II 一 II剖视图。
[0017]图3表示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固定带及其附近的放大图。
[0018]图4表示图3的⑶一⑶剖视图。
[0019]图5表示图3的乂一乂剖视图。
[0020]图6表示将图3所示的固定带在第一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
[0021]图7表示图6的训一VII剖视图。
[0022]图8表示将图6所示的固定带进一步在第二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
[0023]图9表示图8的仅一IX剖视图。
[0024]图10表示图8的乂一乂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一次性尿布
[0027]2:尿布主体
[0028]3:顶片
[0029]4:底片
[0030]5:吸收性芯
[0031]21:固定带
[0032]22:带基材
[0033]25:第一固定器具
[0034]26:第二固定器具
[0035]27:固定部
[0036]28:中间部
[0037]29:抓手部
[0038]31:第一折痕
[0039]32:第二折痕
[0040]33:第一粘合部
[0041]34:第二粘合部
[0042]35:第三粘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尿布进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
[0044]在图1?图10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尿布的一例。图1表示从顶片侧观察一次性尿布的俯视图,图2表不图1所不的一次性尿布的II — II剖视图。图3表不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固定带及其附近的放大图,图4表示图3的⑶一⑶剖视图,图5表示图3的乂一乂剖视图。图6表示将图3所示的固定带在第一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图7表示图6的训一训剖视图。图8表示将图6所示的固定带进一步在第二折痕处折回后的状态,图9表示图8的IX — IX剖视图,图10表示图8的X — X剖视图。在本申请的图中,箭头X表示宽度方向,箭头7表示前后方向,与由箭头X、7形成的面相垂直的方向表示为厚度方向2。此外,在图1中,附图的上侧相当于尿布的前侧,附图的下侧相当于尿布的后侧。
[0045]一次性尿布1具有尿布主体2和固定带21,该固定带21安装于尿布主体2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尿布主体2具有前侧部、后侧部以及位于前侧部和后侧部之间的大腿部,固定带21安装于尿布主体2的后侧部的两侧。一次性尿布1在穿戴时,大腿部接触穿戴者的裆,通过使固定带21接触穿戴者的腰围并在尿布主体2的前侧部接合,从而使一次性尿布1形成为短裤形状来使用。例如,在尿布主体2的前侧部的外侧面设置有固定对应部10,通过将固定带21接合在固定对应部10上,来穿戴尿布。
[0046]—次性尿布1具有前后方向1和宽度方向X。前后方向7相当于在穿戴有一次性尿布时沿着穿戴者的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向。宽度方向X是指与一次性尿布处于同一面上并与前后方向7正交的方向,相当于在穿戴有一次性尿布的穿戴者的左右方向。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一次性尿布的肌肤侧是指朝向穿戴有一次性尿布的穿戴者的肌肤的一侧,一次性尿布的外侧是指朝向与穿戴有一次性尿布的穿戴者相反的一侧的那一侧。
[0047]前侧部相当于接触穿戴有一次性尿布的穿戴者的腹侧的部分,后侧部相当于接触穿戴有一次性尿布的穿戴者的背侧的部分。大腿部位于前侧部和后侧部之间,相当于接触穿戴者的裆的部分。
[0048]尿布主体2具有顶片3、底片4以及配置在顶片3和底片4之间的吸收性芯5。顶片3是位于穿戴有一次性尿布的穿戴者一侧的片,底片4是与穿戴有一次性尿布的穿戴者相反的一侧,即位于外侧的片。穿戴者所排泄的尿等透过顶片3而被吸收性芯5容纳。底片4用于防止排泄物漏到外部。
[0049]优选顶片3具有透液性,能够采用例如由纤维素、人造丝、棉等亲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四”、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疏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且疏水性纤维的表面通过界面活性剂进行亲水化而成的无纺布等。另夕卜,作为顶片3,也能够采用纺织布、编织布、有孔树脂薄膜等。
[0050]优选底片4具有不透液性,能够采用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疏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树脂薄膜等。另外,作为底片4,也能够采用无纺布与薄膜的层叠体。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透液性也包含拨水性的意思。
[0051]吸收性芯5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包含能够吸收尿等排泄物的吸收性材料即可。作为吸收性芯5,能够采用例如将吸收性材料成形成预定形状的成形体。吸收性芯也能够由纸张(例如棉纸、薄纸〉、透液性无纺布等包覆片覆盖。作为吸收性材料,列举出例如纸浆纤维等亲水性纤维、聚丙烯酸系、聚天冬氨酸系、纤维素系、淀粉 ?聚丙烯腈系等的吸水性树脂等。另外,也能够在吸收性材料中含有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纤维、?£1等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等热熔接性纤维。为了提高与尿等的亲和性,上述热熔接性纤维也能够利用界面活性剂等进行亲水化处理。
[0052]从提高尿等的吸收速度这一点考虑,优选吸收性材料含有亲水性纤维。另外,从提高吸收容纳量这一点考虑,优选吸收性材料含有吸水性树脂。因而,优选吸收性芯含有亲水性纤维(特别是纸浆纤维)和吸水性树脂。在该情况下,优选采用例如在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中混合或散布有吸水性树脂而成的吸收性芯。
[0053]吸收性芯5的形状(俯视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吸收性芯(或者构成吸收性芯的成形体)的形状能够根据用途适当地设定,列举出例如长方形、沙漏形、葫芦形、羽子板形等。此外,从使吸收性芯即便被穿戴者的大腿部夹着而受沿着宽度方向的压迫也不容易变形这一点考虑,优选吸收性芯形成为大致沙漏形。
[0054]优选的是,在尿布主体2上,在顶片3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接合有向顶片3的宽度方向X的外侧延伸的不透液性的侧片6。另外,优选这样设置的侧片6在顶片3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形成立起侧翼7。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侧片6上,如图2所示,在比与顶片3之间的接合部9更靠近宽度方向X的内侧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1延伸的立起用弹性部件8,由于立起用弹性部件8的收缩力而使侧片6的内侧端立起,能够形成立起侧翼7。通过设置有立起侧翼7,能够防止尿等的侧漏。立起侧翼7的前后方向7的端部的内表面也能够接合在顶片3上,由此,在穿戴尿布时立起侧翼7容易朝向穿戴者的肌肤立起。
[0055]如上所述在采用无纺布作为各片的情况下,作为无纺布,优选采用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点熔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313无纺布等。各片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优选为108?2以上,更优选为128?2以上,另外,优选为408?2以下,更优选为30?2以下。
[0056]优选的是,在尿布主体2上,分别在宽度方向X的两侧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1延伸的腿围弹性部件11(参照图0。通过设置有腿围弹性部件11,在穿戴者的腿围形成褶裥,从而提高腿围的贴合性,或者能够防止侧漏。
[0057]也可以是,在尿布主体2上,在前后方向7的端部设置有沿着宽度方向X延伸的腰用弹性部件12。由于腰用弹性部件12的收缩力而形成沿着穿戴者的腰围的腰褶裥,能够防止来自脊背侧、腹部侧的尿等排泄物的泄漏。
[0058]作为各弹性部件,能够使用聚氨酯丝、聚氨酯薄膜、天然橡胶等通常在一次性尿布所采用的弹性伸缩材料。优选弹性部件以拉伸状态利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固定。将例如线密度40也以?1240也以的聚氨酯丝拉伸为倍率1.1倍?5.0倍来配设并固定。作为粘接剂,优选采用橡胶系的热熔粘接剂。此外,所述倍率以非拉伸状态为1.0倍。
[0059]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带21是在带基材22上设置有固定器具25、26而构成的。带基材22具有用于设置固定器具25、26的第一面23和位于与第一面23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24。固定带21具有固定部27、抓手部29和中间部28,固定部27形成于带基材22的一端,并被安装于尿布主体2 ;抓手部29形成于带基材22的另一端;中间部28于固定部27和抓手部29之间。
[0060]作为带基材22,能够采用无纺布、纺织布、编织布、树脂薄膜、或者它们的层叠体等。此外,出于提高带基材22与底片4等之间的粘接性这一点,优选带基材22由纺织布、编织布或者无纺布构成,更优选由无纺布构成。
[0061]在无纺布用于带基材22的情况下,能够采用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点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818无纺布等,作为带基材22,优选采用纺粘或者313无纺布,更优选采用纺粘无纺布。只要采用这样的无纺布,就容易获得高强度的带基材。另外,优选带基材22所用的无纺布被压花加工,由此,对带基材赋予刚性,提高固定带的操作性。
[0062]带基材22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优选为508/?2以上,更优选为558/?2以上,另外,优选为1008/?2以下,更优选为858/?2以下。只要带基材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508/?2以上,则带基材具有充分的刚性,带基材不容易变形。只要带基材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1008/?2以下,则带基材不会变得过厚,操作性较高。
[0063]固定部27是形成于带基材22的一端并安装于尿布主体2的部分。固定部27利用粘接剂、热熔接、超声波熔接等接合方法固定于尿布主体2。
[0064]抓手部29是形成于带基材22的另一端的部分,在抓手部29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二固定器具26。在附图中,在一个固定带21上设置有两个抓手部29,抓手部29既能够针对1个固定带21仅设置有1个,也能够设置有3个以上。
[0065]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二固定器具26设置在带基材22的第一面23。另外,第二固定器具26以与第一固定器具25分开地设置在比第一固定器具25更靠近尿布主体2侧的位置。优选的是,在固定带21中,在带基材22的第二面24上不设置固定器具,另外,优选固定器具仅设置于抓手部29。
[0066]作为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二固定器具26,能够采用尼龙搭扣、粘合带。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二固定器具26以能够相对于设置在尿布主体2的前侧部的固定对应部10装卸的方式形成。作为尼龙搭扣,能够采用钩、毛圈、拉链的钩部件、毛圈部件。在采用尼龙搭扣的钩部件作为固定器具25、26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尿布主体2的前侧部的外侧面设置有尼龙搭扣的毛圈部件作为固定对应部10,或者由作为毛圈部件发挥功能的材料(例如无纺布、纺织布、编织布等)构成尿布主体2的前侧部的外侧面,将其作为固定对应部10。在采用粘合带作为固定器具25、26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尿布主体2的前侧部的外侧面设置有树脂薄膜作为固定对应部10,或者由树脂薄膜构成尿布主体2的前侧部的外侧面,将其作为固定对应部10。尼龙搭扣的钩部件构成为从例如基台突出有多个锚形、钩形、蘑菇形等形状的钩。
[0067]中间部28是形成在固定部27和抓手部29之间的部分。中间部28是位于固定部27和抓手部29之间的部分,且相当于未安装于尿布主体2并且未设置有固定器具25、26的部分。固定部27和中间部28由带基材22安装于尿布主体2的部分的宽度方向X的外侧缘区分开。抓手部29和中间部28由第二固定器具26的尿布主体2侧的侧缘(宽度方向X的内侦彳缘)区分开。
[0068]在使用前,如图8至图10所示,固定带21在第一折痕31和第二折痕32处折回,被折叠成与尿布主体2重叠。然后,折叠后的固定带21至少被第一粘合部33临时固定,而保持折叠后的状态。具体而言,抓手部29的第一折痕31形成在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二固定器具26之间(参照图3和图4),抓手部29以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二固定器具26处于内侧的方式在第一折痕31折回(参照图6和图7)。此外,优选第一折痕31形成在离第二固定器具26比离第一固定器具25近的位置,例如沿着第二固定器具26的宽度方向X的外侧缘形成。还在中间部28上,在折回后的抓手部29的前后方向7的两侧以与折回后的抓手部29分开的方式设置有第一粘合部33(参照图6和图7)。并且,中间部28通过使折回后的抓手部29处于内侧的方式在第二折痕32处折回,从而利用第一粘合部33将中间部28临时固定于尿布主体2(参照图8?图10),该第二折痕32形成于比折回后的抓手部29的顶端30更靠近尿布主体2侧的位置。例如,第二折痕32沿着尿布主体2的宽度方向X的外侧缘形成。
[0069]一次性尿布1通过如上所述那样在固定带21上设置有第一粘合部33,固定带21的第一粘合部33中的中间部28和尿布主体2之间的临时固定不容易被意外解除。在抓手部29在第一折痕31处折回后的状态下,在中间部28和折回后的抓手部29之间产生台阶,但在该情况下,如果例如第一粘合部33与折回后的抓手部29未分开地设置,作为第一粘合部33处的中间部28和尿布主体2之间的临时固定容易马上解除。例如在搬运尿布时等对尿布施加负荷,若在中间部28和折回后的抓手部29之间的台阶部分产生变形,则由于该变形而使中间部28和尿布主体2之间的间隙变宽,第一粘合部33处的临时固定容易马上解除。相对于此,只要第一粘合部33与折回后的抓手部29分开地设置,则即使在中间部28和折回后的抓手部29之间的台阶部分产生变形,也能够由第一粘合部33和折回后的抓手部29分开的部分吸收由该变形产生的力,使第一粘合部33的临时固定不容易被解除。
[0070]另外,通过将第一粘合部33与折回后的抓手部29分开地设置,能够防止第一固定器具25、第二固定器具26的固定力或者卡合力因第一粘合部33的粘接剂而受损。此外,优选的是,在固定带21中,抓手部29在第一折痕31处折回时,在中间部28上,在与第一固定器具25、第二固定器具26重叠的位置不设置粘合部。
[0071]优选第一粘合部33以与折回后的抓手部29分开1!^以上的方式设置,更优选为2111111以上,另外,优选为15111111以下,更优选为12111111以下。通过这样设置第一粘合部33,第一粘合部33的临时固定不容易被解除。
[0072]第一粘合部33设置在带基材22的第一面23。优选第一粘合部33沿着前后方向1延伸地设置,例如沿着前后方向1呈大致直线状延伸地设置。第一粘合部33的宽度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从在尿布的使用前恰当地保持第一粘合部33处的接合并在使用尿布时能够用手简单地解除第一粘合部33的接合这点考虑,优选第一粘合部33的宽度为例如0.2皿以上,更优选为0.4臟以上,另外,优选为3臟以下,更优选为2臟以下。优选第一粘合部33由热熔粘接剂形成,更优选使用橡胶系的热熔粘接剂。此外,对于后述的第二粘合部34、第三粘合部35也同样适合。
[0073]优选第一粘合部33沿着前后方向7延伸并沿着宽度方向X排列地设置有多个。通过这样设置第一粘合部33,固定带21的折回后的抓手部29的前后方向7的两侧被临时固定在宽度方向X上的较大的范围内,第一粘合部33的临时固定不容易被意外解除。
[0074]优选的是,在中间部28上,在宽度方向X上的比折回后的抓手部29的顶端30更靠近尿布主体2侧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二粘合部34。具体而言,优选第二粘合部34设置在折回后的抓手部29的顶端30和第二折痕32之间。在该情况下,中间部29通过在第二折痕32处折回,被第一粘合部33和第二粘合部34临时固定于尿布主体2。只要这样设置第~'粘合部34,抓手部29在折回后的状态下各易恰当地保持在中间部28和尿布王体2之间。其结果,在尿布的使用前容易维持固定带21折叠后的状态。
[0075]第二粘合部34既能够沿着前后方向7连续地设置,也能够断续地设置。例如,第二粘合部34连续地设置在中间部28的前后方向7的整体上,就能够更稳定将中间部28临时固定于尿布主体2。另外,附图中虽未示出,但第二粘合部34也能够沿着前后方向7延伸并沿着宽度方向X排列地设置有多个。
[0076]优选的是,在抓手部29上,在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一折痕31之间设置有第三粘合部35。抓手部29通过在第一折痕31处折回,用第三粘合部35将抓手部29临时固定于中间部28。在该情况下,优选第一折痕31设置在离第二固定器具26比离第三粘合部35近的位置。另外,对于第三粘合部35,在将抓手部29在第一折痕31折回时,第三粘合部35以不与第二固定器具26重叠的方式设置。通过这样在抓手部29上设置有第三粘合部35,在尿布的使用前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二固定器具26不容易意外地与其他部件接合,从而提高尿布的操作性。另外,由于第一折痕31的折回利用第三粘合部35保持,因此能够恰当地维持固定带21折叠后的状态。
[0077]此外,在附图中虽未不出,第三粘合部35也能够在第一固定器具25和第一折痕31之间沿着前后方向7延伸并沿着宽度方向X排列地设置有多个。通过这样设置第三粘合部35,折回后的抓手部29被临时固定在中间部28的宽度方向X上的较大的范围内,折回后的抓手部29相对于中间部28的上浮变小,能够容易地防止第一粘合部33的临时固定被意外解除。优选第三粘合部35连续地设置在前后方向7上,更优选连续地设置在各抓手部29的前后方向7的整体上。
[0078]优选在抓手部29在第一折痕31处折回后的状态下,第一粘合部33和第三粘合部35在宽度方向X上位于彼此错开的位置。更优选的是,在抓手部29在第一折痕31处折回后的状态下,第一粘合部33位于比第三粘合部35更靠近尿布主体2侧的位置。这样设置第一粘合部33和第三粘合部35,就能够在将固定带21折叠后的状态下,使抓手部29和中间部28之间的间隙、中间部28和尿布主体2之间的间隙变窄,使手指、其他部件不会意外地钩挂于折叠后的固定带21。
[0079]在使用尿布时,如图8所示那样从固定带21折叠后的状态解除第一粘合部33的临时固定(根据需要也解除第二粘合部34的临时固定),从而第二折痕32处的折回展开,成为图6所示那样的状态。并且,根据需要解除第三粘合部35的临时固定,固定带21的在第一折痕31处的折回展开,成为图3所示那样的状态。在将固定带21这样展开后的状态下,通过使尿布主体2接触穿戴者的裆,使固定带21的固定器具25、26与设置在尿布的前侧部的固定对应部10接合,从而能够穿戴一次性尿布1。
【权利要求】
1.一次性尿布,该一次性尿布具有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在尿布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有固定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带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形成于带基材的一端,并安装在所述尿布主体上;抓手部,该抓手部形成于所述带基材的另一端;中间部,该中间部位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抓手部之间, 所述抓手部包括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该第二固定器具以与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分开的方式设置在比所述第一固定器具更靠近尿布主体侧的位置,所述抓手部在第一折痕处以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和第二固定器具处于内侧的方式折回,该第一折痕形成于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和所述第二固定器具之间, 在所述中间部上设置有第一粘合部,所述第一粘合部在所述折回后的抓手部的所述前后方向的两侧,并以与所述折回后的抓手部分开的方式设置, 所述中间部以使所述折回后的抓手部处于内侧的方式在第二折痕处折回,从而通过所述第一粘合部将所述中间部临时固定于所述尿布主体,该第二折痕形成在比所述折回后的抓手部的顶端更靠近所述尿布主体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间部上设置有第二粘合部,该第二粘合部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比所述折回后的抓手部的顶端更靠近所述尿布主体侧的位置, 所述中间部在所述第二折痕处折回,从而用所述第一粘合部和所述第二粘合部将所述中间部临时固定于所述尿布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粘合部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宽度方向排列地设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粘合部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所述中间部的所述前后方向的整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抓手部上设置有第三粘合部,该第三粘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和所述第一折痕之间, 所述抓手部在所述第一折痕处折回,从而通过所述第三粘合部将所述抓手部临时固定于所述中间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粘合部在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和所述第一折痕之间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宽度方向排列地设置有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基材为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50g/m2以上的无纺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器具和所述第二固定器具为尼龙搭扣或者粘合带。
【文档编号】A61F13/58GK204133713SQ201420505924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日
【发明者】长谷部勇树, 大川幸, 吉田圭志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卫多公司
产品知识
行业新闻
- 专利名称:用于治疗疼痛的复方药物组合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药物组合,具体涉及包含豆腐果苷和Y-氨基丁酸类似物质的复方药物组合,该复方药物组合可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疼痛例如用于治疗和或预防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背景技术:按照疼痛持续
- 专利名称:治疗寒热错杂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组合物及制法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基于寒热错杂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背景技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
- 一种可注射神经刺激器的植入工具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注射神经刺激器的植入工具,包括探头,绝缘体,扩张器,护套和孔,探头的前端呈针状,除了探头的前端和需要连接电刺激的另一端,探头长度的80%被绝缘体覆盖;所述扩张器为中空
- 专利名称:治疗热毒瘀结型痤疮的中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治疗热毒瘀结型痤疮的中药。背景技术:西医认为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因为青春期雄激素的产生增加,使皮脂腺增大,皮脂的分泌就
- 专利名称:一种对气虚型肥胖者具有瘦身作用的外用制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制剂,特别涉及一种对气虚型肥胖者具有瘦身作用含中草药原料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复方技术领域。背景技术: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群中体重超标者所占
- 专利名称: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口服含片及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口服生物制剂及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口服含片及制备方法。背景技术:超氧化物歧化酶(英文简称“S0D”)是国际上公认的具有人体垃圾“清道夫”、“抗衰王”、“美
- 专利名称:治疗肾虚腰疼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服用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肾虚腰疼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服用方法。背景技术:现代医学认为,肾虚腰痛多数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下降,特别是性激素分泌减退和蛋白质缺
- 一种药剂服用提醒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药剂服用提醒装置,包括:定量提醒装置和伸缩导管,所述定量提醒装置与所述伸缩导管相连接;所述定量提醒装置顶部固定安装有一吸嘴,所述定量提醒装置内固定安装有一导管,所述定量提醒装置底面
- 猪场用臭氧消毒车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猪场用臭氧消毒车,所述的臭氧消毒车主要包括车体、臭氧溶水桶、臭氧发生机、喷雾装置、连接管道;车体设置把手和万向轮,车体的上部设置臭氧溶水桶和臭氧发生机,臭氧溶水桶靠近把手一侧设置有电
- 多功能钬激光光纤套管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膀胱镜运用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膀胱巨大结石术中使用的多功能钬激光光纤套管,涉及一种膀胱镜激光碎石手术中使用的医疗器械。包括硬性聚氨酯套管、直径为6Fr,外观为白色,其特征在于:所
- 专利名称:一种室内纯天然中草药空气净化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剂,尤其是一种室内纯天然中草药空气净化剂。本发明属于一种保健用品,由纯天然中草药制成,适用于净化空气的保健制剂。背景技术:人类生命的时间中有70-90%是在室
- 专利名称:温肾健脾止泻散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内服散剂。 背景技术:慢性肠炎亦称“久泻”、久病体虚,肾阳亏虚,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水反为湿,谷反为滞,久之则成“五更泻” “鸡鸣泻”等等,现有中西疗法和药物治疗此症不佳,病
- 一种多功能除味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除味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前壳体、后壳体、控制电路板、臭氧发生器、发臭氧孔、光敏传感器显示灯、开关、小型风扇,所述控制电路板与臭氧发生器、光敏传感器显示灯、开关和小型风扇均分别连接在
- 专利名称:含有坦洛新(缓释)和非那雄胺(速释)的复方片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到含有坦洛新(缓释)和非那雄胺(速释)的复方片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剂领域。背景技术:盐酸坦洛新化学名称5-[ (2R) -2-[2- (2-乙氧基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癫痫的中药方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癫痫的中药方剂。背景技术:癫痫是一个发作性的疾病。主要是因为脑内的神经原群过度地异常放电,造成的阵发性的脑功能的障碍。这种脑功能障
- 体温计架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温计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内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体温计的腔体,所述腔体的长度小于所述体温计的长度,若干所述腔体之间互相平行,所述腔体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30°-80°。能够方便医院对较多
- 新型麻醉注射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一种新型麻醉注射器,是在针管上设有进针定位装置和显示进针深度的刻度;可对进针深度定位和显示,进针深度精确、可控、可调的一种新型麻醉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在针管上面设有进针刻度、药液刻度、伸缩滑套,针管的外圆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产后身痛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产后身痛的中药制剂,是一种治疗产后身痛以中草药 为原料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技术背景产妇在产褥期中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肿胀等症状者, 称为产后身痛
- 专利名称:新的双氨基化膦酸酯前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新的前药、它们的制备、它们口服提供果糖-1,6-二-磷酸酶抑制剂(FBPase)的用途和它们在治疗糖尿病和其中抑制糖原异生、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原贮积或降低胰岛素水平是有益的其它
- 一种颈椎用手动升降式治疗康复仪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椎用手动升降式治疗康复仪,包括座椅,座椅两侧均固接有立柱,立柱底端与底板相固接,上端依次穿过坐板和扶手;坐板与底板侧端边缘固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外侧铰接有带摇杆的卷绕器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寒饮夹热型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哮喘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是一种以中草药原料制成的治疗寒饮夹热型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中药制剂。背景技术: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