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最新文章
- 一种医用多功能手板夹板的制作方法
- 一种智能化便携式压平型眼压计的制作方法
- 一种促使畜类发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光电脉冲信号引导灯的制作方法
- 氢溴酸右美沙芬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Led照明双目间接检眼镜的制作方法
- 微针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抗癌中药及其针剂的制备方法
- 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稳定性好的野外用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 一种用于治疗白癜风的纯中药保健品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血液检验条以及静脉内导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 一种治疗渗出型褥疮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
- 一种抽拉式多功能毛巾消毒的制造方法
- 从葛根废弃料中快速提取葛根异黄酮的方法
- 乙醇灭菌装置制造方法
- 能量瘦身仪的制作方法
- 一种一次性拔罐器膜套的制作方法
- 安全的双管式硬脊膜外麻醉导管的制作方法
- 一种左金胃漂浮片及其制备方法
治疗肛瘘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治疗肛瘘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产品涉及来源于植物的配制品,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草药。
背景技术:
凡因炎症组织形成管道,渗出液体称为瘘,出现在肛门周围故曰肛瘘。本病多因肛窦炎引起肛周脓肿形成后遗疾患。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皆因湿热内郁,流注肛门、直肠,发为痈肿,溃后伤口不收敛,终年流脓而成肛瘘。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易复发,因此有待实践进一步的检验。本发明是在长期的临床中总结观察治疗肛瘘的有效验方,为治疗肛瘘提供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效果好的治疗肛瘘的中草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草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槐花25-35份;地榆30-40份;银花20-30份;茵陈蒿30-40份;土茯芩30-40份;浙贝母20-30份;白芷20-30份;桔梗30-40份;生黄芩40-60份;皂角刺20-30份;川芎25-35 份;党参30-40份;加水18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 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勻后高温灭菌,备用。该中药服用时,将药液取 200-380毫升,待微热后服用,每日3次。优选的,所述的治疗肛瘘的中草药的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槐花30份;地榆35份;银花25份;茵陈蒿25份;土茯芩35份;浙贝母25份;白芷25
份;桔梗35份;生黄芩50份;皂角刺25份;川弯30份;党参35份;加水1800份,熬煮3 次,过滤回收,取汁,分装瓶后高温灭菌,待用。本发明的配伍思想以槐花为君;以地榆、银花为臣;以白芷、桔梗为佐;以生黄芩、皂角刺、川芎、党参为使。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槐花30份;地榆35份;银花25份;茵陈蒿25份;土茯芩35份;浙贝母25份;白芷25 份;桔梗35份;生黄芩50份;皂角刺25份;川弯30份;党参35份。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花朵或花蕾。性味与归经苦,凉。归入肝、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止血。治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白痢下,风热目赤,痈疽疮毒。并用于预防中风。地榆为蔷薇种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又名白地榆、鼠尾地榆(《滇南本草》),涩地榆(《贵州民间方药集》),马连鞍薯(《广西中兽医药植》),山红枣根(《河北药材》),赤地愉、紫地榆(《中药志》)等。性味与归经苦酸,寒。归入肝、大肠经。功能与主治凉血上血,清热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金疮,烧伤。
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性味与归经甘,寒。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 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又名因尘(《吴普本草》),马先(《广雅》),茵藤蒿(《雷公炮炙论》),茵陈(《本草经集注》),因陈蒿(《本草拾遗》)等。性味与归经性苦辛,凉。归入肝、脾、膀胱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风痒疮疥。配桅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土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功能与主治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 惊悸,健忘。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又名土贝母(《本草正》),象贝(《经验广集》),浙贝、象贝母(《百草镜》),大贝母(《本草正义》)。性味与归经大苦,性寒。归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 瘰疬,疮疡肿毒。白芷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入肺、髀、胃经。功能与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功能与主治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生黄芩又名空心草、黄金茶。多年生草本,主根长大,略呈圆锥状,外皮褐色。性味与归经苦,寒。功能与主治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性味与归经辛,温。功能与主治搜风,拔毒, 消肿,排脓。治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性味与归经辛,温。功能与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根。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入手、足太阴经气分。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加水煎煮,过滤回收,取汁,装瓶后高温灭菌,待用水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治疗肛瘘的中草药组合物具有制作、使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治疗肛瘘具有显著效果,在临床中经过实践证明,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草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槐花30g ;地榆35g ;银花25g ;茵陈蒿25g ;土茯芩35g ;浙贝母25g ;白芷25g ;桔梗 35g ;生黄芩50g ;皂角刺25g ;川芎30g ;党参35g ;加水1800g,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勻后高温灭菌,备用。 用法与用量服用时将药液取250-350毫升放入容器中,待微热后服用,每日三次。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槐花25-35份;地榆30-40份;银花20-30份;茵陈蒿30-40份;土茯芩30-40份;浙贝母20-30份;白芷20-30份;桔梗30-40份;生黄芩40-60份;皂角刺20-30份;川芎25-35 份;党参30-40份;加水18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 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勻后高温灭菌,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治疗肛瘘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槐花30份;地榆35份;银花25份;茵陈蒿25份;土茯芩35份;浙贝母25份;白芷25 份;桔梗35份;生黄芩50份;皂角刺25份;川弯30份;党参35份;加水1800份,烧开后, 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勻后高温灭菌,备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肛瘘的中草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槐花25-35份;地榆30-40份;银花20-30份;茵陈蒿30-40份;土茯芩30-40份;浙贝母20-30份;白芷20-30份;桔梗30-40份;生黄芩40-60份;皂角刺20-30份;川芎25-35份;党参30-40份;加水18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匀后高温灭菌,备用。以槐花为君;以地榆、银花为臣;以白芷、桔梗为佐;以生黄芩、皂角刺、川芎、党参为使。本发明治疗肛瘘的中草药具有制作、使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治疗肛瘘具有显著效果,有标本兼治之功效。
文档编号A61K36/90GK102327529SQ201110273680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6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重庆市南川区瑞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产品知识
行业新闻
- 专利名称:一种灯盏细辛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灯盏细辛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药物和保健品中的应用。背景技术: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我国位
- 专利名称:驾驶员兴奋仪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神器械,具体是驾驶员行车用的兴奋仪。背景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业得到了超常拓展,随之带来的车辆事故大幅度增加,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不断增加。 究其车祸产生
- 专利名称: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本专利申请是CN92101908.4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1992年2月12日;原申请的发明名称为“4-[(2-苯并噻唑基)甲氨基]-α-[(3,4-二氟苯氧基)甲基]-1-哌啶乙醇”。美国
- 专利名称::用作抗癌剂的萜类衍生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现有技术(HelveticaChimicaActaVol.70,1987,2019-2027和HelveticaChimicaActaVol.71,1988,964-976)
- 专利名称:消痛液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药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颈椎病的外用中药制剂——消痛液。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发病机制为椎间盘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对神经根及脊髓和血管的压迫而引起颈肩疼痛、活动受限
- 专利名称:生物电创伤治疗仪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创伤治疗仪,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荷负电纳米粒子产生装置及方法来治疗创伤的治疗仪。荷负电纳米粒子的尺寸小于血液中的红细胞和通常的细菌,是它们的几分之一或更小,能通过人体的呼吸以及皮肤
- 专利名称:一种病房护理用的听诊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房护理用的听诊器。技术背景传统听诊器上的三通管芯与其上方的两个心音传递管连接,依靠固定在心音传递管底部之间的弹簧片将两个听件压紧在使用者的耳孔中。由于现有听诊器上的三通
- 专利名称:具有消炎和免疫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新的化合物及其作为消炎和免疫抑制剂的用途。细胞因子(例如IL-1β和α,TNFα和IL-6在发炎反应的发生中的作用是已知的(Dinarello C.A.和Wolff S.
- 专利名称:一种骨靶向载体和药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物的靶向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骨组织的靶向载体和骨靶向药物。背景技术:骨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和细胞组成,钙化的细胞间质为骨基质,其中无机盐的含量占干重的65
- 门诊换药护理架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门诊换药护理架,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底座、支杆、推柄和弹力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位于底座的侧面,推柄位于支杆的中下段,所述底座设定为方形储液槽,方形储
- 专利名称:一种生发剂及配制方法—种生发剂及配制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生发剂研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发剂及配制方法。背景技术:目前脱发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I)雄激素源脱发,俗称"谢顶",医学上又称早秃,脂溢性秃发等。
- 专利名称:一种预防和治疗脚气的足浴粉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预防和治疗脚气的足浴粉。背景技术: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患有此病,只是轻重不同,此病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有时因为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气郁化火证型脑鸣的中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气郁化火证型脑鸣的中药。背景技术:脑鸣是以自觉脑内如虫蛀鸣响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多因脑髓空虚,或火郁、痰湿阻滞所致。脑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4
- 专利名称:一种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发育的针剂溶液的配制方法一种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发育的针剂溶液的配制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GLP-2针剂溶液的配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发育的针剂溶液的配制及使用方法。背景技术:对于手术后行全肠外营
- 专利名称:一种鮸鱼α类趋化因子基因CXCL10、检测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鱼类免疫器官中表达的基因序列,更具体涉及一种从鯢鱼脾脏和肾脏 SMART cDNA文库中筛选出的一个新α类趋化因子基因CXCLlO的核苷酸序列、氨基
- 一种放疗用标记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一种放疗用标记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该装置使用方便,而且画线均匀,其结构包括支杆,所述的支杆底部设有一方形凹槽,所述的方形凹槽内嵌有一弹性夹片,弹性夹片中设有一海绵块;所述的方形凹槽两侧设有弧形凹槽,
-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避光输液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一种新型避光输液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避光输液器,用于对需避光药液的输注。背景技术:[0002]病人在输液治疗时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药液,临床上在
- 专利名称:用于去除皮肤异味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背景技术:体臭通常是有皮肤上的脂肪酸和微生物产生的异味造成的。在人的皮肤上,自然聚集着许多的微生物,它们以皮肤分泌物(汗腺分泌的汗液和皮脂)、皮肤细胞碎片、皮肤及微生物本身的分解产物为生。上述难闻
- 专利名称:壳聚糖载辣椒素微球制备方法及微球和减肥降脂以及降糖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医药和保健品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聚糖载辣椒素微球 (CTS-CAP-MP)的制备方法及微球和在减肥、降血脂以及降血糖方面的应用。背景技术:
- 专利名称:新型新生儿吸氧管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吸氧管。 背景技术:目前的普通吸氧管的末端即插入鼻内端为平面,边缘为锐边。当用于新生儿吸氧时,由于新生儿皮肤、粘膜较嫩,容易对其造成损伤,使用效果较差。发
- 专利名称:用于治疗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背景技术:牙龈炎是指牙龈龈缘和龈乳头充血、浸润、渗出的炎症病变,是口腔科门急诊常见病,属中医牙痛、牙痈、齿衄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