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机,油压机厂家

全国产品销售热线

15588247377

产品分类

您的当前位置:行业新闻>>旋转床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旋转床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5-04-26

旋转床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床改良结构,包含:床架结构、床体结构以及枢转结构。床体结构具有固定座,而床体结构具有底座,并位于固定座上方;该枢转装置具有固定底座的旋转轴以及组接于床架结构的启动单元,而旋转轴设有复数个枢接臂,而启动单元具有带动枢接臂旋转的伸缩组件,其中,启动单元的伸缩组件于伸长或收缩长度时,枢接臂受到伸缩组件伸长或收缩而绕着旋转轴的轴心旋转,并同步带动床体结构转动,使床体结构介于凸出于床架结构侧边的偏转位置与未凸出于床架结构侧边的摆放位置之间来回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床体结构转动于偏转位置,藉以能协助病人能方便上下床。
【专利说明】旋转床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病床,特别是指一种通过床体结构能选择性地转动于床架结构侧边,来协助病人上下床的旋转床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如瘫痪、植物人、中风、脊椎损伤而无法自行移动的病患,往往因为行动、活动能力受到限制而需长久躺卧于病床上,而其看护人员在病患躺卧于病床的期间中,必须偶尔翻转其身躯,以改变病患身体着力的部位,避免病患着力处血路不通而形成褥疮。
[0003]而且,这种行动不便、长期卧床的病患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医护人员却无法随之成长。以往医护人员协助病患下床时,病患在床体上移动并站立到地面的过程中,所需的移动范围及移动幅度都很大,对于病患而言相当吃力,同样病患上床时,要横跨床体的幅度及距离相当大,对于病患的身体会造成不小的负担。
[0004]有鉴于此,目前常见的病床在使用上仍有不足之处,实有创造一种协助病患上下床的病床结构。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在不增加病患身体负担的情况下,协助病患方便爬上与爬下于旋转床。
[0006]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能依照病患身高与使用需求,调整旋转床与地面之间的相对高度以及床体结构相对于床架结构的摆动角度来方便病患进行使用。
[000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能有效承受病患对床体结构所产生的负载,使病患能安心躺于旋转床上进行疗养。
[0008]为达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床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0009]一床架结构,具有一固定座;
[0010]—床体结构,位于所述固定座上方,并具有一底座;以及
[0011]一枢转装置,具有一旋转轴以及一启动单元,所述旋转轴固定于所述底座,并设有复数个枢接臂,而所述启动单元组接于所述床架结构,并具有一组接于所述枢接臂的伸缩组件;
[0012]所述启动单元的伸缩组件延伸或收缩长度,能够带动所述枢接臂绕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心旋转,并带动所述床体结构转动,使所述床体结构在一凸出于所述床架结构侧边的偏转位置与一未凸出于所述床架结构侧边的摆放位置之间来回转动,所述启动单元能够受到所述枢接臂绕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心旋转的带动而呈现往复摆动。
[0013]其中:所述枢转装置进一步包含一辅助伸缩件,所述辅助伸缩件具有一连接于所述床架结构的支撑端与一伸缩端,所述伸缩端装设于另一枢接臂,而所述辅助伸缩件受到所述枢接臂绕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心旋转而同时呈现往复摆动。
[0014]其中:所述床架结构的固定座与所述床体结构的底座之间具有一供所述旋转轴穿设的轴承,所述轴承上下端面面接触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底座。
[0015]其中:所述床架结构进一步包含一框体,所述框体与固定座之间设有一升降装置,用以改变所述固定座与框体之间的间隔距离。
[0016]其中:所述升降装置具有两枢接于所述固定座两端的摆动框、复数个设于所述框体的导引轨道以及两第一驱动源,所述摆动框设一侧有一连接杆,而所述摆动框相对于所述连接杆的相对侧设有两滑设于所述导引轨道的滑动块,而所述第一驱动源组接于所述床架结构,并具有一装设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伸缩杆。
[0017]其中:所述床体结构进一步具有一床板,而所述底座具有一与所述固定座触接的基座,所述基座两端向上延伸形成一装设所述床板的支撑件。
[0018]其中:所述床板具有一固定于所述两支撑件顶端的固定板以及位于所述固定板一侧的第一翻转板,而所述第一翻转板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一第一翻转装置,所述第一翻转装置使所述第一翻转板朝向所述固定板上表面进行翻转。
[0019]其中:所述第一翻转结构包含:
[0020]一第二驱动源,位于所述两支撑件之间,并装设于所述基座,且具有一第二伸缩杆;
[0021]一移动件,装设于所述第二伸缩杆,并受到所述第二伸缩杆改变长度,朝向所述支撑件两端方向直线移动;
[0022]至少一抵顶件,一端枢转于所述移动件,另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翻转板;以及
[0023]至少一限制件,一端枢设于所述支撑件,另一端枢接于所述抵顶件,
[0024]当所述第二伸缩杆伸长长度或缩短长度使所述移动件往所述支撑件一端直线移动,并带动所述抵顶件与限制件将翻转形成一对折状态,迫使所述第一翻转板朝向所述固定板上表面或下表面翻转。
[0025]其中:所述支撑件具有一滑轨,而所述移动件具有一滑设于所述滑轨的移动块。
[0026]其中:所述床板进一步包含一第二翻转板,所述第二翻转板装设于所述固定板相对于所述第一翻转板的相对端,而所述第二翻转板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一第二翻转装置,所述第二翻转装置使所述第二翻转板朝向所述固定板下表面进行翻转。
[0027]其中:所述第二翻转装置包含:
[0028]一第三驱动源,装设于所述基座,并位于所述两支撑件之间,且具有一第三伸缩杆;以及
[0029]—定位架,具有两固定于所述床体结构的固定件,所述两固定件之间设有一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件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具有一枢转于所述第三伸缩杆的枢接部以及一装设于所述第二翻转板的抵触部;
[0030]当所述第三伸缩杆收缩长度或伸长长度,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枢接部进行转动,使所述转动轴的抵触部带动所述第二翻转板朝向所述固定板下表面或上表面翻转。
[0031]其中:所述固定板与第二翻转板之间具有一第三翻转板,而第三翻转板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固定板与第二翻转板,当所述第二翻转板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呈现水平样式而所述第三伸缩杆持续伸长长度,所述第三翻转板将会翻折形成一倾斜位置,使所述第二翻转板与第三转板位于不同水平位置。
[0032]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驱动单元的伸缩组件于延伸或收缩长度时,枢接臂受到伸缩杆伸长或收缩而绕着旋转轴的轴心旋转,并同带动床体结构转动,使床体结构介于凸出于床架结构侧边偏转位置与未凸出于所述床架结构侧边的摆放位置之间来回转动,藉以能在不增加病患身体负担的情况下,协助病患方便上下床。
[0033]此外,通过床架结构的框体与固定座之间设有升降装置,用以调整框体与固定座之间的间隔高度以及通过第二驱动源与第三驱动源伸长及收缩第二伸缩杆与第三伸缩杆的长度,用以调整床板的第一翻转板与第二翻转板的翻转角度,使旋转床能依照病患使用的需求,呈现不同的使用样式。
[0034]再者,于床架结构的固定座与床体结构的底座之间装设轴承,而轴承上下端面面接触于固定座与底座,藉此,床架结构通过轴承能承受床体结构与病患的重量负载,以增加使用上的安全性,以及,床体结构通过轴承能以较小的转动扭力朝向床架结构得侧边进行转动,达到方便使用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床改良结构的分解图;
[0036]图2为本实用新型床架结构的分解图;
[0037]图3为本实用新型床体结构的分解图;
[0038]图4为本实用新型枢转装置的分解图;
[0039]图5为第一翻转装置翻转第一翻转板的示意图;
[0040]图6为抵顶件与限制件之间组接位置变化的示意图;
[0041]图7为枢转装置旋转床体结构的示意图;
[0042]图8为启动单元与辅助伸缩件往复摆动的示意图;
[0043]图9为第二翻转装置翻转第二翻转板的示意图;
[0044]图10为升降装置改变固定座与框体之间间隔距离的示意图;
[0045]图11为本实用新型协助病患上床的实施示意图(一);
[0046]图12为本实用新型协助病患上床的实施示意图(二);
[0047]图13为本实用新型协助病患上床的实施示意图(三);
[0048]图14为本实用新型协助病患上床的实施示意图(四)。
[0049]附图标记说明:1---旋转床改良结构;10---床架结构;11---固定座;12---摆动框;121连接杆;122滑动块;13框体;131导引轨道;14第一驱动源;141第一伸缩杆;20轴承;21止推滚针轴承;30床体结构;31底座;311基座;312支撑件;313轨道;32床板;321固定板;322第一翻转板;323---第二翻转板;324---第二翻转板;33---第一翻转装置;331---第二驱动源;
331a第二伸缩杆;332移动件;332a移动块;333抵顶件;334限制件;34第二翻转装置;341第三驱动源;341a第三伸缩杆;342定位架;342a固定件;342b转动杆;342c枢接部;342d抵触部;40枢转装置;41旋转轴;411—枢接臂;42—启动单元;421—伸缩组件;43-—辅助伸缩件;431-—支撑端;432伸缩端;422摆放位置;423偏转位置;50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50]兹为便于更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使用及其特征有更深一层明确、详实的认识与了解,爰举出较佳实施例,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
[0051]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旋转床改良结构1,主要由一床架结构
10、一轴承20、一床体结构30以及一枢转装置40所构成。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床架结构10主要由一固定座11、两摆动框12、一框体13以及两第一驱动源14所构成,所述固定座11左右两端枢转连接所述摆动框12,所述摆动框12 —侧设有一连接杆121,而相对于所述连接杆121的相对侧具有两滑动块122,而所述框体13位于所述固定座11下方,并具有四个供所述滑动块122滑动连接的导引轨道131,又所述第一驱动源14位于所述固定座11与框体13之间,并装设于所述固定座11,且具有一装设于所述连接杆121的第一伸缩杆141。
[0052]所述轴承20位于所述床架结构10的固定座11上方,并面接触于所述固定座11,于此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轴承20设为一能承受承载负荷的止推滚针轴承21。
[0053]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所述床体结构30位于所述床架结构10上方,使所述轴承20位于所述床架结构10与所述床体结构30之间,进而使所述轴承20用以乘载所述床体结构30的重量,而所述床体结构30主要由一底座31、一床板32、一第一翻转装置33以及一第二翻转装置34所构成。所述底座31具有一与所述轴承20面接触的基座311,所述基座311两端向上延伸形成一支撑件312,所述支撑件312设有一轨道313。
[0054]所述床板32具有一固定于所述两支撑件312顶端的固定板321、一位于所述固定板321—侧的第一翻转板322、一位于所述固定板321相对于所述第一翻转板322相对侧的第二翻转板323以及一位于所述固定板321与第二翻转板323之间的第三翻转板324,所述第三翻转板324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固定板321与第二翻转板323。
[0055]所述第一翻转装置33由一第二驱动源331、一移动件332、两抵顶件333以及两限制件334所构成,所述第二驱动源331位于装设于所述基座311,并位于所述两支撑件312之间,且具有一装设于所述移动件332的第二伸缩杆331a,而所述移动件332具有两滑设于所述轨道313的移动块332a,而所述两抵顶件333 —端固设于所述第一翻转板322,另一端枢转于所述移动件332,所述两限制件334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支撑件312与所述抵顶件333。
[0056]所述第二翻转装置34由一第三驱动源341以及一定位架342所构成。所述第三驱动源341装设于所述基座311,并位于所述两支撑件312之间,且具有一第三伸缩杆341a,所述定位架342具有两固定于所述床体结构30底座31的固定件342a,所述两固定件342a之间设有一转动连接于所述两固定件342a的转动杆342b,而所述转动杆342b具有一组接于所述第三伸缩杆341a的枢接部342c以及一装设于所述第二翻转板323底面的抵触部342d。
[0057]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枢转装置40介于所述床架结构10的固定座11与所述床体结构30的底座31之间,并主要由一旋转轴41、一启动单元42以及一辅助伸缩件43所构成。所述旋转轴41固定于所述床体结构30的底座31,并贯穿所述轴承20与所述床架结构10的固定座11,且外凸于所述固定座11,而所述选转轴位于所述床架结构10的固定座11下方设有复数个等距排列的枢接臂411。
[0058]所述启动单元42组接于所述床架结构10的固定座11,并具有一枢转于所述枢接臂411上方的伸缩组件421,而所述辅助伸缩件43具有一连接于所述固定座11的支撑端431以及一装设于另一枢接臂411的伸缩端432,其中,所述启动单元42装设于所述固定座11的组接位置与所述辅助伸缩件43装设于所述固定座11的组接位置位于同一直在线。
[0059]请参阅图5至图10所示,于本实用新型协助病人下床之具体应用,先请参阅图1、图3、图5及图6所示,病患躺于所述床板32,而所述第二驱动源331的第二伸缩杆331a伸长长度而推动所述移动件332往所述支撑件312 —端直线移动,同时,所述移动块332a沿着所述轨道313移动,并带动所述抵顶件333与限制件334两者之间的组接位置向上位移,使所述抵顶件333与限制件334将翻转形成一对折状态,迫使所述第一翻转板322逐渐朝向所述固定板321上表面翻转。当所述移动块332a沿着所述轨道313移动直到抵触于所述轨道313 —端,所述第一翻转板322立刻停止翻转,使所述第一翻转板322相对于所述固定板321呈现倾斜样式。
[0060]请参阅图4、图7及图8所示,所述启动单元42的伸缩组件421未伸长长度时,所述床体结构30位于一未凸出于所述床架结构10的摆放位置422,所述启动单元42的伸缩组件421伸长长度时,所述辅助伸缩件43的伸缩端432将同步延伸长度,并带动所述旋转轴41的枢接臂411以逆时钟的方向绕着所述旋转轴41的轴心旋转,进而同步带动所述床体结构30进行逆时针方向转动,使所述床体结构30位于一凸出于所述床架结构10侧边的偏转位置423,同时,所述启动单元42以及所述辅助伸缩件43受到所述枢接臂411绕着所述旋转轴41的轴心旋转的带动而呈现往复摆动。
[0061]请参阅图3及图9所示,所述第三驱动源341的第三伸缩杆341a收缩长度,使所述枢接部342c沿着所述转动轴的轴心进行转动,并经由所述转动轴的抵触部342d带动所述第二翻转板323朝向所述固定板321下表面翻转。
[0062]请参阅图2及图10所示,所述第一伸缩杆141缩短长度,使所述摆动框12经由所述连接杆121带动而向外翻转,同时所述摆动框12的滑动块122沿着所述导引轨道131的朝向所述框体13两端移动,进而使所述固定座11与所述框体13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缩短,进而能形成一能选择性改变所述固定座11与所述框体13之间间隔距离的升降装置50。而直到病患的双脚着地,藉此,病患能在不增加任何身体负担的情况下进行下床的动作。
[0063]请参阅图11至图14所示,于本实用新型协助病人上床之具体应用,先请参阅图1及图11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源14的第一伸缩杆141伸长长度,所述连接杆121受到所述第一伸缩杆141伸长长度而带动所述摆动框12朝向所述固定座11底端进行摆动,同时所述摆动框12的滑动块122沿着所述导引轨道131的移动,迫使所述固定座11通过所述摆动框12的摆动以及所述滑动块122滑动于所述导引轨道131而逐渐远离所述框体13,进而增长了所述固定座11与所述框体13之间的间隔距离。
[0064]请参阅图3及图12所示,所述第三伸缩杆341a伸长长度时,所述第三翻转板324受到所述抵触部342d带动而朝向所述固定板321上表面翻转,当所述第二翻转板323的上表面与固定板321的上表面呈现水平样式而所述第三伸缩杆341a持续伸长长度时,使所述第三翻转板324将会翻折形成一倾斜位置,进而使所述第二翻转板323与第三翻转板324位于不同水平位置。
[0065]请参阅图4及图13所示,所述启动单元42的伸缩组件421收缩长度时,所述床体结构30通过所述旋转轴41带动并以所述旋转轴41的轴心,由所述偏转位置423以顺时针方向转动至所述摆放位置422,于此实施例中,所述轴承20位于所述床架结构10与床体结构30之间能减少所述床架结构10与床体结构30之间的摩擦力,并通过上下端面面接触所述床架结构10的固定座11与所述床体结构30的底座31,使所述枢转装置40能以较小的传动力量将所述床体结构30选择性地在所述摆放位置422与偏转位置423之间来回摆动。
[0066]然而,所述床体结构30以逆时针方向转动至所述偏转位置423以及以顺时针方转动至所述摆放位置422仅方便说明之用,并未加以限制,亦即改变所述旋转轴41的枢接臂411与所述启动单元42的伸缩组件421之间的组接关系,使所述床体结构30能往单一方向旋转至所述摆放位置422与偏转位置423。
[0067]请参阅图2及图14所示,所述第二驱动源331的所述第二伸缩杆331a收缩长度进而拉动所述移动件332移动,并带动所述抵顶件333与限制件334两者之间的组接位置向下位移,使所述抵顶件333与限制件334逐渐趋于平行样式,进而使所述第一翻转板322由倾斜样式朝向所述固定板321的下表面进行翻转,直到所述第一翻转板322表面平行于所述固定板321表面,藉此,病患能轻松上床进行修养或治疗。
[006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藉由驱动单元的伸缩组件于延伸或收缩长度时,枢接臂受到伸缩杆伸长或收缩而绕着旋转轴的轴心旋转,并同带动床体结构转动,使床体结构介于凸出于床架结构侧边偏转位置与未凸出于所述床架结构侧边的摆放位置之间来回转动,藉以能在不增加病患身体负担的情况下,协助病患方便上下床。
[0069]此外,通过床架结构的框体与固定座之间设有升降装置,用以调整框体与固定座之间的间隔高度以及通过第二驱动源与第三驱动源伸长及收缩第二伸缩杆与第三伸缩杆的长度,用以调整床板的第一翻转板与第二翻转板的翻转角度,使旋转床能依照病患使用的需求,呈现不同的使用样式。
[0070]再者,于床架结构的固定座与床体结构的底座之间装设轴承,而轴承上下端面面接触于固定座与底座,藉此,床架结构通过轴承能承受床体结构与病患的重量负载,以增加使用上的安全性,以及,床体结构通过轴承能以较小的转动扭力朝向床架结构得侧边进行转动,达到方便使用的目的。
[0071]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床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床架结构,具有一固定座; 一床体结构,位于所述固定座上方,并具有一底座;以及 一枢转装置,具有一旋转轴以及一启动单元,所述旋转轴固定于所述底座,并设有复数个枢接臂,而所述启动单元组接于所述床架结构,并具有一组接于所述枢接臂的伸缩组件; 所述启动单元的伸缩组件延伸或收缩长度,能够带动所述枢接臂绕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心旋转,并带动所述床体结构转动,使所述床体结构在一凸出于所述床架结构侧边的偏转位置与一未凸出于所述床架结构侧边的摆放位置之间来回转动,所述启动单元能够受到所述枢接臂绕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心旋转的带动而呈现往复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床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装置进一步包含一辅助伸缩件,所述辅助伸缩件具有一连接于所述床架结构的支撑端与一伸缩端,所述伸缩端装设于另一枢接臂,而所述辅助伸缩件受到所述枢接臂绕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心旋转而同时呈现往复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床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结构的固定座与所述床体结构的底座之间具有一供所述旋转轴穿设的轴承,所述轴承上下端面面接触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底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床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结构进一步包含一框体,所述框体与固定座之间设有一升降装置,用以改变所述固定座与框体之间的间隔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床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具有两枢接于所述固定座两端的摆动框、复数个设于所述框体的导引轨道以及两第一驱动源,所述摆动框设一侧有一连接杆,而所述摆动框相对于所述连接杆的相对侧设有两滑设于所述导引轨道的滑动块,而所述第一驱动源组接于所述床架结构,并具有一装设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伸缩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床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结构进一步具有一床板,而所述底座具有一与所述固定座触接的基座,所述基座两端向上延伸形成一装设所述床板的支撑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床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具有一固定于两个所述支撑件顶端的固定板以及位于所述固定板一侧的第一翻转板,而所述第一翻转板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一第一翻转装置,所述第一翻转装置使所述第一翻转板朝向所述固定板上表面进行翻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床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结构包含: 一第二驱动源,位于两支撑件之间,并装设于所述基座,且具有一第二伸缩杆; 一移动件,装设于所述第二伸缩杆,并受到所述第二伸缩杆改变长度,朝向所述支撑件两端方向直线移动; 至少一抵顶件,一端枢转于所述移动件,另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翻转板;以及 至少一限制件,一端枢设于所述支撑件,另一端枢接于所述抵顶件, 当所述第二伸缩杆伸长长度或缩短长度使所述移动件往所述支撑件一端直线移动,并带动所述抵顶件与限制件将翻转形成一对折状态,迫使所述第一翻转板朝向所述固定板上表面或下表面翻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床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一滑轨,而所述移动件具有一滑设于所述滑轨的移动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床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进一步包含一第二翻转板,所述第二翻转板装设于所述固定板相对于所述第一翻转板的相对端,而所述第二翻转板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一第二翻转装置,所述第二翻转装置使所述第二翻转板朝向所述固定板下表面进行翻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床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转装置包含: 一第三驱动源,装设于所述基座,并位于两支撑件之间,且具有一第三伸缩杆;以及 一定位架,具有两固定于所述床体结构的固定件,所述两固定件之间设有一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件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具有一枢转于所述第三伸缩杆的枢接部以及一装设于所述第二翻转板的抵触部; 当所述第三伸缩杆收缩长度或伸长长度,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枢接部进行转动,使所述转动轴的抵触部带动所述第二翻转板朝向所述固定板下表面或上表面翻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床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第二翻转板之间具有一第三翻转板,而第三翻转板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固定板与第二翻转板,当所述第二翻转板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呈现水平样式而所述第三伸缩杆持续伸长长度,所述第三翻转板将会翻折形成一倾斜位置,使所述第二翻转板与第三转板位于不同水平位置。
【文档编号】A61G7/015GK203915291SQ201420287548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刘宗轩 申请人:繁葵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专利名称:山香圆胶囊及制备方法该发明涉及中成药产品剂型及制作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山香圆胶囊剂产品及生产工艺。胶囊剂是一种众所周知的药品剂型,广泛地应用于医药行业。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办法》及《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一个药品由
  • 专利名称:一种含莪术挥发油和乌灵菌粉的中药固体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莪术挥发油和乌灵菌粉的中药固体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中药挥发油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中药挥发油的有效性早为古人所知。
  • 一种简易家用疝气带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是一种简易家用疝气带,包括带体(1),所述的带体(1)的两端设置固定扣(2),所述的裆带(4)固定设置于带体(1)上;所述的裆带(4)上设置内芯托(3),所述的内芯托(
  • 一种足浴鞋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足浴鞋,包括鞋底、鞋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底设置有一水循环装置,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不仅可以节省水,而且只要加高鞋帮便可让整个小腿都泡到药浴,并且通过脚踩踏活塞把第二
  • 专利名称:齿列矫正结构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齿列矫正结构,尤指一种可避免食物残渣残留,并采用滚动卡合方式,使滑盖与本体得以稳固结合的齿列矫正结构。现有技术现有的齿列矫正,通常采用各式齿列矫正器(例如牙箍或牙套)而加以进行。其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临床表现轻型病人外表如常,内心有痛苦体验。稍重的人可表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骨折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复方制剂,更具体的说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一种治疗关节炎、骨伤的中药复方制剂。背景技术: 治疗关节炎、骨伤的方法及药品很多,但怎样能更有效、更快的治疗骨折,对
  • 专利名称:一种止血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止血药。背景技术:血液是人体中重要的物质,一旦有出血的现象,若不及时有效的制止,使血液耗损,从而造成机体的衰弱,有的时候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止血药在生活中就显得非常的重
  • 专利名称:治疗痛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治疗痛风的药物组合物。背景技术: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治愈难、反复发作,属于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痛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和脑力劳动
  • 一种监护仪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监护仪,包括:生理监护器;能够与所述生理监护器通信连接的第一种体温探头;能够与所述生理监护器通信连接的第二种体温探头;与所述生理监护器通信连接的比较器;能够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种体温探头的电压
  • 专利名称:一种照明担架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担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通过安装的LED灯解决了在光线不足或夜晚的情况下担架的照明,有利于转运过程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适用于所有担架的安装。背景技术:现在的担架均无照明装置
  • 一种血液透析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管固定装置,它包括固定夹和支架总成,支架总成包括支撑杆和套装在支撑杆外侧的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的外侧上部设置有与支撑杆配合的定位旋钮,通过固定夹将整个装置固定在病床上合
  • 一种妇科用一次性窥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妇科用一次性窥器,它包括窥视管,所述窥视管为锥形管,且窥视管中直径大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与拇指配合的橡胶垫、直径小的一端伸入支撑套管中,所述支撑套管中靠近橡胶垫的一端设置有手柄,所
  • 专利名称:含有红花的耐缺氧制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红花的耐缺氧制剂。背景技术:氧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耗氧量约为250ml,若活动时,耗氧量就明显
  • 移动式麻醉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移动式麻醉机,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移动基座和麻醉机体,其特征是在移动基座前侧下端设有水平转轴,水平转轴下端设有导向轮,移动基座后侧下端设有行走轮固定支架,行走轮固定支架下端设
  • 专利名称:医疗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医疗输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疗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背景技术:医院数字化的步伐逐渐加快,目前临床上大多通过一些医学成像技术获得医学图像来进行诊断。传统的X射线摄影设备在X射线
  • 专利名称:虫草多肽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虫草多肽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背景技术: 蛹虫草是名贵中草药,亦称为蛹虫草或北虫草。因含有虫草素、虫草酸、腺苷、虫草多糖、SOD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及氨基酸、多种微
  • 开放式固定膜片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放式固定膜片,包括边框及低温热塑膜片,所述低热塑膜片的边缘匹配连接于所述边框的边缘,且所述低温热塑膜片与所述边框之间具有开口,所述低温热塑膜片设有开放窗口,所述开放窗口在工作状态匹配
  • 易装配的防倒流密封体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装配的防倒流密封体,包括浮体、膜片和安装腔,所述浮体和膜片之间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膜片外表面的凸起和设置在浮体内表面上的凹槽,所述凸起与凹槽相互卡接,通过圆柱
  • 专利名称:包括酪蛋白酸盐的牙科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包括酪蛋白酸盐的牙科组合物及其应用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5年11月7日、申请号为200580046483. 8、发明名称为“包括酪蛋白酸盐的牙科填料、方法和组合物”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斑秃的外用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一种治疗斑秃的外用药,属于中药配制和制备方法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中医认为本病常见青、壮年人,由血热内盛,复由心绪烦躁,七情不遂,郁久化火,火热内蕴,热盛生风,“风动叶落”,毛发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