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机,油压机厂家

全国产品销售热线

15588247377

产品分类

您的当前位置:行业新闻>>一种蔓荆子提取物及其超临界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一种蔓荆子提取物及其超临界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5-05-01

专利名称:一种蔓荆子提取物及其超临界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中草药蔓荆子的提取工艺,特别是一种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中药 蔓荆子提取物有效成分的工艺方法,属中草药制备化学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u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或 蔓荆Vitex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辛凉解表药,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功效, 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蔓荆子有镇痛作用、蔓荆子有抗菌、抗病毒作用、降压作用、镇静、平喘作用、祛痰作用、抑制 黑色素形成的作用,还有抗炎、抗癌、抗缓激肽、抗脂氧合酶的作用。有效成分为莰烯、菔烯 等挥发油与蔓荆子黄素等黄酮类成分。中药标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是多种药理活性物质按特定比例组成的集合,继承了 中药多成分的特点,体现着原中药材特定的中医功效,且有效活性物质富集程度高(如银 杏标准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含量是原药材原料中的50倍),因此无论作为单味药还是组成复 方,均可替代原生药作为中药制剂的科学化原料药。传统中药提取常用的方法为浸渍法,渗流法,水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及连续回流提 取法等,所用溶剂为水或有机溶剂。但这些方法对中草药的提取物一般需进一步除去杂质, 分离并进行精制,而且存在有机溶剂残留,工艺步骤复杂,耗费时间长等不足之处。近年来,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获得了发展,由于具有适合提取天然热敏性物质、产品无溶剂残留、产 品质量稳定、操作方便、萃取效率高且能耗少等优良特性,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种高 效的提取与分离的全新手段,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目前关于中药蔓荆子提取物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研究尚未有人报道。文献(胡居吾,熊 伟,李雄辉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蔓荆子油工艺研究江西食品工业,2008年第3期 20-21,24页)仅报道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蔓荆子油,未见极性成分特别是蔓荆子黄素等 黄酮类有效成分的报道,所以其制备的蔓荆子油与本发明蔓荆子提取物不是相同的物质。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临界流体萃取中药蔓荆子提取物的制备工 艺。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通过采用该工艺方法,能最大程度富集蔓荆子中有效成分,制得具 有较高蔓荆子黄素等黄酮类与挥发性成分的提取物。本发明的超临界流体萃取中药蔓荆子的有效成分制备蔓荆子提取物的工艺,以中 药蔓荆子为原料按照下述方法分离提取制备提取物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二氧化碳 为溶剂,加入适量的夹带剂,萃取压力为20 30Mpa,温度为35 55°C,萃取时间为1 2 小时,CO2流量为40 80L/h,对萃取釜和2个解析釜进行加热,贮罐进行冷却,当温度达到 预定的温度时,打开CO2气瓶送气,并打开高压泵升压,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循环萃取,调 节流量,恒温恒压萃取出料,得到含有夹带剂的蔓荆子萃取物,所得萃取物为黄褐色液体。蔓荆子提取物超临界萃取工艺,经试验优化为萃取压力为20Mpa,温度为35°C,萃取时间 为1小时。所用的夹带剂为乙醇或乙酸乙酯,用量为原料的1 2倍(体积重量比),最好 为1.5倍。本发明的蔓荆子提取物,以中药蔓荆子为原料,干燥至含水量为5 15%后(最好 干燥至含水量为8 10% ),按照上述超临界萃取工艺制备,将制备得到液体经浓缩、干燥 后即得蔓荆子提取物。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产品中无溶剂残留,对人体安全无毒,适合作为 保健食品或药物使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蔓荆子超临界C02萃取物GC/MS分析1.1仪器与试药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HA221-40-11型,萃 取釜容积1L),CO2气体为食品级,纯度> 99% ;美国安捷伦公司6890GC-5975MS型气相色 谱-质谱联用仪,NIST05质谱检索库;R206旋转蒸发器,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乙醇、无 水硫酸钠和乙醚均为分析纯。蔓荆子购自福州回春堂中药饮片厂,并经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药物室鉴定为单 叶蔓荆子 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1. 2蔓荆子提取物萃取方法超临界CO2萃取流程CO2钢瓶一冷冻系统一高压泵一萃取釜一解析釜I-解析釜II-冷冻系统 (循环)。称取200g蔓荆子(已干燥至含水量为10%左右)粉末样品装入萃取釜中,在萃 取釜压力20MPa,萃取温度35°C,解析釜压力4. 4MPa,解析温度35°C,CO2流量控制60L/h, 样品夹带剂用量为300mL的条件下,对萃取釜和2个解析釜进行加热,贮罐进行冷却,当温 度达到预定的温度时,打开CO2气瓶送气,并打开高压泵升压,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循环萃 取lh,调节流量,恒温恒压萃取出料,得到含有夹带剂的蔓荆子萃取物,所得萃取物为黄褐 色液体,进行预处理后用于GC-MS分析。1. 3GC/MS分离与鉴定1. 3. 1样品处理取蔓荆子超临界CO2萃取物,采用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至为稠浸 膏,得蔓荆子提取物约18. 72g,计算萃取物得率。称取6. 24g用50ml乙醚溶解,振摇5min, 加无水硫酸钠适量,干燥,过滤,挥去乙醚至50ml,即可进样。1. 3. 2GC/MS 分离条件1.3. 2. IGC条件色谱柱HP-5MS 5% 苯基甲基硅氧烷 (30. OmX 250 μ mXO. 25 μ m)毛细管柱;载气为氦气(99. 999% ),体积流量为lml/min恒流 模式;程序升温50°C (保持3min),以6°C /min升至200°C,以2°C /min升至250°C (保持 2min);进样室温度280°C ;不分流进样,进样量为1 μ 1。1.3. 2. IMS条件离子源温度230°C,接口温度280°C,电离方式为电子轰击(EI)源,70eV电子轰击能量,扫描范围40 450amu,溶剂延迟时间为3min.2 结果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蔓荆子萃取物得率为9. 36%。对蔓荆子挥发油进行了测定,将 其总离子流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峰的相对百分舍量。通过NIST05质谱数据库检索、人 工谱图解析,确认该挥发油中部分化学成分,共鉴定出30种成分。由表1可见,主要成分为 9. 17-十八烷二烯酸、7-异丙基-1. 1. 4a-三甲基-1. 2. 3. 4. 4a. 9. 10. IOa-八氢菲、6-十八 烷酸、η-棕榈酸、十八烷酸等。表1蔓荆子SPF-CO2萃取物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实施例2正交试验优化蔓荆子超临界提取物制备工艺
1仪器与试药1. 1仪器P/ACE MDQ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 司),二极管阵列(DAD)检测器、32KaratTM Software ver 7. 0分析软件、非涂层毛细管 (47. 5cmX50 μ m)(河北锐沣色谱器件有限公司),艾科浦超纯水机(重庆颐洋企业发展有 限公司)。1.2.试剂蔓荆子黄素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硼砂、硼酸、甲醇 等均为国产分析纯。2试验方法2. ICO2超临界萃取正交实验设计影响超临界CO2萃取的因素很多,因此本试验在 预实验的基础上固定其它因素,选取对萃取效率影响较为显著的3个因素,即萃取温度、萃 取压力、萃取次数,按L9 (34)正交表设计安排实验,以得膏率和超临界萃取物中蔓荆子黄素 的含量为考察对象,优选确定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并按正交实验结果得出的最优萃取工艺 条件,重复实验3次,以考察萃取工艺的重现性。正交实验因素水平,结果见表2。表2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2. 2超临界CO2萃取工艺C02钢瓶一冷冻系统一高压泵一萃取釜一解析釜 I--解析釜II-冷冻系统(循环)。称取200g蔓荆子粉末样品装入萃取釜中,设置解析釜 压力4. 4MPa, CO2流量控制60L/h,样品夹带剂用量为300ml,在上述正交表的萃取釜压力, 萃取温度,解析温度的条件下,对萃取釜和2个解析釜进行加热,贮罐进行冷却,当温度达 到预定的温度时,打开CO2气瓶送气,并打开高压泵升压,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循环萃取, 调节流量,恒温恒压萃取出料,得到含有夹带剂的蔓荆子萃取物,所得萃取物为黄褐色液 体。将该液体置旋转蒸发仪浓缩至浸膏,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2. 3超临界萃取物中蔓荆子黄素含量的测定2.3.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蔓荆子黄素对照品10mg,精密称定,加超纯水IOml超
声溶解,定容至刻度,摇勻即得。2. 3. 2样品溶液的制备分别取不同工艺条件下的蔓荆子超临界CO2萃取物约 50mg,精密称定,置IOmL量瓶中,加甲醇超声溶解,定容至刻度,混勻,静置,用0. 45 μ m针头 式微孔过滤器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备用,作为蔓荆子超临界萃取物供试品溶液。2. 3. 3电泳分离条件毛细管长55cm,内径50 μ m,缓冲液为100mmol/L硼 酸100mmol/L硼砂甲醇=5 1 1,压力进样0. 5psi X lOsec,分离电压30kV,温度 25°C,分析时间20min,扫描波长190 600nm,检测波长260nm。2. 3. 4标准曲线及线性将1. 0mg/ml的蔓荆子黄素对照品母液分别稀释成0. 1、0.2,0. 4,0. 6,1. Omg/ml 5种浓度,于上述条件下进行分析,以蔓荆子黄素浓度(Y)和蔓荆 子黄素峰面积(X)作标准曲线,得出其回归方程为Y = 420752X+15449,线性范围为0. 1
1.Omg/ml,其相关系数r2 = 0. 9919,表明线性关系良好。2. 3. 5方法学考察按照常规的方法考察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等,均符合含量 测定要求。3 结果将各蔓荆子超临界萃取物供试品溶液及蔓荆子药材供试品溶液注入毛细管电泳 仪,按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色谱图,采用外标法计算蔓荆 子素含量,结果见表3、表4。表3蔓荆子超临界萃取工艺正交实验出膏率结果 表4蔓荆子超临界萃取工艺正交实验蔓荆子黄素含量测定结果 由表3、表4中数据可以看出,对蔓荆子黄素超临界萃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萃取温 度,其次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因素影响最小,取各因素最好的水平组合,可得到蔓荆子黄 素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萃取温度为35°C、压力为20Mpa、萃取2小时时蔓荆子提 取物的出膏率和萃取物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最高,考虑到萃取时间对萃取效率影响不大, 但萃取时间对工业生产影响较大,所以萃取1小时为佳,故实际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佳 工艺条件为在萃取温度为35°C、压力为20Mpa、萃取2小时。按照此工艺条件,重复萃取3 次,以验证工艺的稳定性,结果,3次重复实验所得蔓荆子黄素的出膏率与萃取物中蔓荆子 黄素的含量比较稳定,均值分别为12. 35和405. 48,RSD分别为1. 80%和2. 36%,表明该工 艺的重复性良好。
权利要求
一种蔓荆子提取物超临界萃取工艺,其特征在于,以中药蔓荆子为原料按照下述方法分离提取制备提取物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二氧化碳为溶剂,加入适量的夹带剂,萃取压力为20~30Mpa,温度为35~55℃,萃取时间为1~2小时,CO2流量为40~80L/h,对萃取釜和2个解析釜进行加热,贮罐进行冷却,当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时,打开CO2气瓶送气,并打开高压泵升压,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循环萃取,调节流量,恒温恒压萃取出料,得到含有夹带剂的蔓荆子萃取物,所得萃取物为黄褐色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蔓荆子提取物超临界萃取工艺,其特征在于,萃取压力为 20Mpa,温度为35°C,萃取时间为1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蔓荆子提取物超临界萃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夹带剂 为乙醇或乙酸乙酯,用量为原料的1 2倍(体积重量比),优选为1. 5倍。
4.一种蔓荆子提取物,其特征在于,以中药蔓荆子为原料,干燥至含水量为5 15% 后,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萃取工艺制备,将制备得到液体经浓缩、干燥后即得蔓荆 子提取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蔓荆子提取物,其特征在于,以中药蔓荆子为原料,干燥至含 水量为8 10%后,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萃取工艺制备,将制备得到液体经浓缩、 干燥后即得蔓荆子提取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蔓荆子提取物及制备工艺,特别是一种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制备的蔓荆子提取物及其制备工艺,属中药制备化学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采用纯CO2超临界萃取中药蔓荆子中的挥发油等脂溶性成分,同时以有机溶剂乙醇作为夹带剂,萃取中药蔓荆子黄酮类等有效成分,超临界流体萃取流出物有两级解析过程,最终萃取釜中收集到了含有蔓荆子挥发油与黄酮类有效成分的提取物;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中药蔓荆子提取物同时具备挥发油与黄酮类等有效成分。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产品中无溶剂残留,对人体安全无毒,适合作为药物使用。
文档编号A61P27/02GK101904947SQ20091011192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8日
发明者张亚敏, 徐榕青, 林文津 申请人: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

  • 专利名称:组织工程支架用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 目前已开发应用于组织工程的生物可降解多孔材料,主要有聚乳酸(PLA)、聚羟基乙酸(PGA)和
  • 可调节式上肢垫具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上肢垫具,包括垫套、托垫、气囊、充气管,所述托垫上表面设有一凹槽,凹槽内放置气囊,所述托垫和气囊由垫套包覆,所述充气管一端从侧面穿过垫套和托垫连接至气囊,另一端置于垫套外侧并
  • 专利名称:一种食用菌强化面粉及加工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的是食品领域的一种食用菌强化面粉及加工方法。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提出以前,粮食可以经过粉碎加工成为面粉供人们食用。而食用菌的子实体也作为一种食品供人们食用。在通常情况下,两种食品都是
  • 专利名称:Houttuynoid B在治疗卵巢癌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化合物Houttuynoid B的新用途,尤其涉及Houttuynoid B在制备抗卵巢癌药物中的应用。背景技术:癌症是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背景技术:牙周炎是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往往引发牙周支持组织的炎性破坏。微生物是引发慢性
  • 专利名称:三种α型芋螺多肽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α型芋螺多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芋螺属腹足纲软体动物,全世界约有500余种,遍布世界各暖海区,我国有芋螺 100多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沙群岛、海南岛及台湾海域。芋螺多肽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前列腺炎是中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年龄15-55岁,可分
  • 专利名称:血管内介入导管触觉探头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血管内介入导管触觉探头。背景技术:血管内介入医学的发展 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大飞跃,但目前血管内介入指引导管的插入都是凭操作者的手感和经验盲插,损伤血管内壁
  • 一种led紫外光杀菌灯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LED紫外光杀菌灯,包括连接座、固定设置在连接座上的灯体以及设置在灯体内的发光光源,发光光源包括UVC半导体驱动板、UVC半导体、反光板、LED驱动电路板、LED灯珠、透光窗口以
  • 一种医用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气管插管,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它包括插管本体、外接头、气道湿化管、充气管和气囊,所述插管本体上端设置有外接头,下端套有气囊;气囊下面设置有充气管;氧气接入管接头设置在插管本体中间;
  • 专利名称:羊胎多肽核酸营养液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羊胎为原料,富多肽核酸的营养液的制备方法。人和动物的胎盘为传统中药,含有多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并富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及核酸。胎儿是一个完整的生命,除含有丰富的蛋
  • 专利名称:一种颈椎治疗外敷用药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颈椎治疗外敷用药物。背景技术: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 专利名称:布洛芬苯海拉明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药剂学领域,涉及一种药物制剂,还涉及该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疼痛是许多疾病伴有的症状,也是一种具有生理-心理-社会等多重特性的疾病。 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通常情况下主要由导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性血管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血管疾病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性血管病的中药组合物。背景技术:血管内皮细胞裱衬在血管内壁,为血流提供光滑表面,起屏障作用,调节血管
  • 一种雾化吸入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吸入器,它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它包含:雾化罐、吸入装置、连接装置、台阶轴、光轴和波纹管;它结构设计合理,造型新颖独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采用台阶结构的设置,在面罩或咬嘴的连接
  •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咽喉部炎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咽喉部炎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咽喉炎、咽喉滤泡增生、咽喉有异物感和咽喉疼痛的中药喷雾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慢性咽喉炎、咽喉滤泡增生、咽
  • 一种可爬楼梯轮椅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爬楼梯轮椅,包括轮椅架和行走装置,行走装置包括脚轮和第一电动机,脚轮包括轮圈、设在轮圈内的多个凸轮、与各凸轮配合且由凸轮驱动沿轮圈径向作直线运动的推杆以及用于对凸轮提供驱动力的第二
  • 臭味气体处理的反应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臭味气体处理的反应装置,包括箱体、动力设备区、生物洗涤区和生物过滤区,所述动力设备区设于箱体的左端,生物洗涤区设于动力设备区的右侧,该生物洗涤区包括第一填料承载架和组合式膨胀填料,其中第一填料承载架
  • 专利名称:四肢管状骨干骨折记忆合金紧箍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肢管状骨干骨折紧箍器,特别是一种四肢管状骨干骨折记忆合金紧箍器。权利要求1.四肢管状骨干骨折记忆合金紧箍器,包括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接骨板为一长框形,其横向短框边
  • 一种心内科病床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心内科病床,包括床头板、床板、气囊垫、弹簧、床脚及踏板,所述床头板固定设置于床板上,所述气囊垫位于床板的上方,所述弹簧设有四个,分别位于床板的四个顶角下,所述床脚位于弹簧的下方,所述踏板
  • 专利名称:毛发化妆品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可从根本上改善毛发,提高毛发的光泽度和整齐性,且触感好的抗冲洗型毛发化妆品。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赋予含有机二羧酸与促进渗透的有机溶剂的毛发化妆品一定的缓冲容量,不仅能保持使用时(涂在湿润毛